“暴雨模式”啟動都怪厄爾尼諾嗎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楊駿 黃堃)中國南方一些地區強降雨來襲,局部地區洪災多發,長江水位一度超歷史同期,松花江、淮河、西江等流域汛期也警鐘常響。而近來全球多個國家也出現洪澇災害。一些地區的“暴雨模式”似乎比往年來得更迅猛,一些專家仍將此歸因於厄爾尼諾。

真的都是厄爾尼諾惹的禍嗎?本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不是已於2016年5月正式結束了嗎?

對此,一些專家和國際機構認為,本次厄爾尼諾“退休”,但不會輕易“褪色”,對中國的影響仍將持續。而暴雨洪澇災害的背後,也有更複雜的全球氣候異常因素。

安徽休寧縣汪村鎮迴源村江坑組房屋被淹(6月19日攝)。新華社發(黃俊軍 攝)

首先,厄爾尼諾的罪責難逃。本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發端於2014年9月。經過一年多的“洗禮”,公眾對厄爾尼諾事件已不再陌生。雖然本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已經結束,但厄爾尼諾本身的強度與其影響力並不同步,由於大氣環流對海洋變化響應的滯後性,夏季仍將受超強厄爾尼諾事件的持續影響,在這種滯後的影響下,“雨神”可能會更“專一”地光臨某一特定地區,導致發生大洪水的概率迅速攀升,防災工作絲毫不可鬆懈。

中央氣象臺預計,今年夏季我國主要多雨區位於江南北部、江淮、江漢、黃淮大部、西南地區東部、東北地區東南部。

6月21日,工作人員在長興縣管埭村用衝鋒舟轉移被水圍困的村民。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那麼,厄爾尼諾是如何擾亂氣候模式的呢?研究表明,厄爾尼諾在亞洲容易讓副熱帶高壓加強、西伸,促使大量水汽從海上輸入我國,與南下的冷空氣相遇,產生大範圍降雨。有時,厄爾尼諾又會使副熱帶高壓穩定在某一區域,雨帶走不動,降水一集中,就導致了洪澇。同時,在雨帶無法抵達的地方則會發生旱情。雖然此次厄爾尼諾事件已結束,但它在氣候上的滯後影響仍可能導致大洪水。

雖然有氣象學家指出難以將某個特定天氣事件與氣候變暖直接聯繫起來,但長期來看,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概率上升是科學界的共識。世界氣象組織說,2015年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年份。“熱”破紀錄的現象還在持續,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日前表示,剛剛過去的5月是現代歷史上氣溫最高的5月,這意味著全球氣溫史無前例地連續13個月創新高。氣候變暖正擾亂世界各地人們習以為常的氣候系統。人們因此可以看到,一些地區極端天氣以暴雨的形態呈現,一些地區則是酷暑和乾旱。

6月22日,車輛在長春市人民大街積水路段行駛。新華社記者林宏攝

各種氣象事件還會互相交織作用。世界氣象組織在去年本次厄爾尼諾事件處於高峰時發佈的一篇科普文章中說,這次強大的厄爾尼諾與1998年時類似,都導致許多地方出現洪水,“但沒有兩個厄爾尼諾事件是完全一樣的,其他氣候現象也在發揮作用”。更有研究表明,氣候異常導致的極端天氣將貫穿全年。

世界氣象組織專家戴維·卡爾森說,此次厄爾尼諾事件是第一次在北極海冰因氣候變暖而大面積融化時發生的,“這兩者會互相強化還是互相抵消?我們找不到先例”,它們對於世界各地洪澇災害的影響,還需要科學界進行更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