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促職業教育發展 讓每個人都有“出彩”人生

text

新華社北京6月25日電

題:中國:促職業教育發展

讓每個人都有“出彩”人生

新華社記者喻珮

廖君

袁汝婷

謝櫻

身著學位服,挨個兒走上前臺,依次從導師手裏接過綠色封皮的學位證書……近日,湖北職業技術學院的1103位優秀應屆畢業生,領到自己的學位證書,成為中國首批“工士學位”獲得者。

這一紙“證書”在就業市場上甚至產生了立竿見影的效果:裴周是湖北職業技術學院投資理財專業的學生。他告訴記者,他在深圳實習的一家證券公司得知他將被授予“工士學位”後,很快就向他提供了錄用通知書。

儘管教育部明確表示,這項試點是院校自己的行為,“工士”只是榮譽稱號,而非學位。但是一些教育界人士表示,此舉是職業教育學位制度的有益探索。

職業教育是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才多元化成長的必要渠道之一。對於擁有大量就業人口的中國,更是不可忽視的教育領域,職業教育的發展和完善也因此在中國受到了廣泛關注。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近日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牢牢把握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各層次各類型職業教育模式。努力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據了解,中國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體系,正在努力培養一大批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14000多所職業院校招生1076萬人,在校學生規模已超過3100萬人。

“中央很重視、行業離不開、社會看不起,是職業學校長期以來面臨的窘境。”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熊仕濤告訴記者,近年來技術人才供不應求,但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體系結構不全,中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沒有“研究生”等體系上的設置,“上升通道”狹窄。

教育界有關人士表示,“工士學位”借鑒了國外學位制度中設立第四層次學位即副學士學位的做法,希望借此推進現代職教改革。

李夢卿是設立“工士學位”的提出者、湖北職業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他認為,儘管“工士學位”只相當於“副學士”級別,但其意義遠遠超過這張文憑本身,有利於提高高職院校畢業生的社會認可度,營造全社會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圍。

同時,中國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要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業內人士認為,校企合作最大的意義在於能夠對接市場要求培養人才。

無縫對接市場,一些地方已在嘗試。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開設有“寶馬班”“保時捷班”“通用班”,這種模式形象一點來說就是校企合作“訂單培養”——企業下訂單,學校按具體要求量身定做輸送人才。

教育界人士指出,讓職業教育充分對接市場需求,利好是雙方面的。一方面,學校可以有針對性地培養市場需要的人才,從而提高就業率和專業對口率;另一方面,市場也能對職業教育院校提供指導作用,有利於學科發展和教學模式的完善。

“學生需培養自豪感,社會更要建立認同感。”熊仕濤建議,一方面要加強宣傳,用就業品質、學生發展、創業等實實在在的例子引導社會公眾對職業和技術教育的看法;另一方面,政府和社會應消除職校畢業生在待遇、職稱、職務等方面存在的政策性歧視,讓職校生和本科生有同臺競爭的機會。

據了解,近日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到2020年,接受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學生達到一定規模。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職業院校和骨幹專業,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培養高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