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亚洲时报特约评论员 张敬伟
卡脖中兴,让中国警觉“无芯”的烦恼;围猎华为,中国方知美国来势汹汹,这是比贸易战更残酷的节奏。
中国高科技产业未必对美构成了严峻威胁。但是拥有5G技术和设备竞争力的华为,却让美国充满焦虑和危机感,因为美国对引领新科技革命缺乏足够信心。
信息技术(IT)时代,美国对中国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等独角兽企业的竞争力印象深刻,更对移动支付支撑的电商经济和共享经济留下了心理阴影。毕竟,中国“双11”一天的销售额,足以让美国“黑5”羞赧汗颜。美国一直以“科技+消费”引以为傲,但在中国数字经济面前落了下风。
IT时代的中国印象,变成了AI时代的美国焦虑。遇上“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总统,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华为5G技术就成为美国“掐尖”的对象。
不是因为华为强大到让美国无可奈何,而是美国觉得还有足够的科技实力击垮华为。所以美国才会通过实体清单的方式,号召一众科技企业从系统架构、行业标准、软件服务等方面对华为釜底抽薪,还逼迫盟国弃用华为技术和设备。美国强压之下,华为在艰难地市场突围。硝烟弥漫的5G市场,华为斩获了40多个订单。配合美国政府围剿华为的谷歌,也要求对华为解禁。
华为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但美国对华科技战也遇到了挫折。
首先,中美科技战的主战场从IT延伸到AI。这场战争也是大数据博弈战。中国拥有庞大的网络用户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民,IT时代的中国构建了全覆盖无死角的移动支付网络,催生了超越美国的数字经济。电商时代的消费动能,中国显然要比美国有更强潜力。AI时代中国拥有性价比高且技术先进的5G技术和设备商,在此基础上对接的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数据经济形态,将使中国用更小的成本释放出更强的科技生产力。简言之,美国IT时代创富故事和创新传奇,或可在AI时代的中国大量复制。由于中美两国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和贸易体,因此美国选择在中国还未足够强大的时候,通过贸易战叠加科技战的方式施压中国。
其次,中美科技难用量化指标分出高低。恒大研究院曾有报告,从研发经费与人力投入、高等教育、论文与期刊发表、发明准里与经济活动等五个方面,对中美科技实力进行了对比。有些数据中国靠前,更多数据美国占优,但从趋势观之中国却具有后来居上的潜力。以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有关专利的国际条约)为例,中国PCT连续十几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是唯一申请量年增长率达到两位数的国家。照此趋势,中国有望3年内超过美国。具体到华为和中兴两家企业,虽然两家企业的专利含金量不如高通、微软,但具有总量优势,因此具有后发优势。但也有观点认为,上述量化指标并不能客观衡量中美两国的科技竞争力。毕竟,中美科技战已经模糊了数据对比的客观性,各路分析家可以带着自己的立场和目的用所谓的数据得出中国或美国科技更强的结论。
其三,中美科技利益攸关难以割舍,零和思维不可持续。随着中美科技战价码,舆论场担忧中美科技脱钩。事实证明,中美科技已经深度利益攸关,脱钩剥离根本不可能。虽然美国围剿华为,倒逼华为不得不启用“备胎”,但这只是无奈的市场救济方案。如果那些给华为断供的高科技企业给华为解禁,华为自然不愿放弃成熟的生态系统。数据显示,美国高科技企业更离不开中国企业和市场。数据显示,苹果、高通和英特尔三家标志性的高科技公司在业务规模上超过1000亿美元。来自中国的收入占高通总收入的60%以上,英特尔近半,而苹果也有四分之一。此外,上述企业也借助中国企业的产品链进入全球市场。若中美科技脱钩,那是一场两败俱伤的中美零和博弈。中国或可退守国内市场自建生态系统,长期依赖全球市场的美国高科技企业将何以生存?因此,美国对华为的全方位围剿,对其他中国科技企业的断供,不过是对华极限施压的手段,即以贸易战叠加科技战逼中国屈服。
中美科技实力并不对等,即如中美综合实力对比。但美国别想通过对华科技战击垮中国,中美科技互相融合促进,才是正理。中美科技博弈,零和思维不合时宜。
作者简介:张敬伟,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亚太日报观察专栏作者均为国际问题专家及资深新闻从业人员,长期从事国际研究和报道,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
(来源:亚太日报、亚时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