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31日电(袁秀月)从年初papi酱孩子随父姓被骂,到杨丽萍没儿女被评失败,再到前段时间《三十而已》全职太太被热议,女性与家庭、职业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今年的热门话题。
最近的一次讨论源于云南丽江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的几句话,她在采访时说,自己曾拒绝一位当了全职太太的学生捐款,并表示自己最反对当全职太太。
此言一出,网上随即发生了一场“论战”,从微博大V到专家学者,从网红到普通网友,各路人马都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女性是否该回家”这个话题也从家庭中走了出来,变成了社会问题。
微博截图
近日,张桂梅校长口中的那位全职太太学生对媒体回应,称张校长说得在理,话丑理正。“每个人立场不一样,想法也不一样,反对当全职太太,张校长是从我们女高学生的立场上说的。”这位学生还表示,自己已经“及时整改”,考上了特岗教师。
资料图:李文亮 摄 图文无关
张桂梅校长反对全职太太的风波虽然告一段落,但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仍在继续,总结下来,网上大概有四类声音。
第一类观点认为,女性不该做全职太太。首先是成为全职太太风险太高了,这是把自己人生的主动权交到别人手里;其次是没有经济收入就没有话语权,掌心向上的生活不好过。而且,全职太太长时间待在家里,会跟社会脱节。更重要的是,当下全职太太的价值并不被社会认可,不能赢得尊重。如果女性频频回家当全职太太,这会对职业女性的发展带来影响,女性面临的性别歧视现象会更突出。
第二类观点则相反,认为全职太太或职业女性都是个人选择,没有高低之分,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有的人认为,丈夫上班赚钱,全职太太牺牲自己的时间带娃,都是为了家庭付出,两个人应该是平等的。也有人表示,对于全职太太不应该一棒子打死,很多人也是没办法,没人带孩子只能自己带。
资料图:吕明 摄 图文无关
第三类观点折中,认为大家批评的并不是所有全职太太,而是那些以当家庭主妇为荣的人。很多女性虽然在家里带孩子,但是有自己的副业,有收入来源,这便不能称为全职太太。有的女性只是因为个人原因暂时回归家庭,这也可以理解。
另外,也有略极端的观点认为,全职太太就是“米虫”,受过高等教育当全职太太更是浪费社会资源。
资料图:娜拉出走曾带动了女性解放潮流。李春光 摄
其实,全职太太的话题并不是当下才有的。早在1879年,易卜生就写出了一个被当做玩偶的家庭主妇故事——《玩偶之家》。故事最后,主人公娜拉认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丈夫的虚伪,愤而出走。
1918年,《新青年》将“娜拉出走”带到了中国,掀起一股女性解放的潮流。但娜拉出走后会怎样,也随之被人关注。当时鲁迅认为,只有独立的意识,而没有独立的经济权,娜拉出走之后大概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显然,人们都意识到,相比美好的愿景,社会的现实条件更影响女性的境遇。
100余年过去,娜拉出走之声不再振聋发聩,关于“妇女回家”的论争却不断出现。
资料图:山西太原举行女性专场招聘会。 武俊杰 摄
20世纪80年代初,大批知青陆续返城,国内面临严重的就业危机。对此有人提议,以“妇女回家”的方式缓解就业压力,由此引发争论。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下岗潮来袭。“妇女回家”争论再次响起,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场争论从市场角度出发,认为女性有就业的权利,但也应接受市场公平的竞争,而女性的生理原因致使其处于劣势。女性虽然有了更多选择,但社会仍需要有一个影响着多数成员的有关家庭中性别角色分工的文化模式。
世纪之交,“阶段性就业制度”被热议,有专家鼓励女职工在自愿基础上,回家主持家政。其观点是,把家管好、把孩子带好,是一件利国利民利人利己的好事,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资料图:广州今年首场现场招聘会。中新社记者 姬东 摄 图文无关
而最近的一次争论发生在2011年,有专家提出,很多女性在全力争取竞争优势的同时明显出现了中性化、甚至男性化的现象,缺乏女性和做母亲的意识,因此建议鼓励部分有条件的妇女回归家庭,把女性回归家庭的选择权交还给她们。
历数这几次论争可以发现,虽然说的都是同一个话题,但切入视角和观念都不尽相同。其中,反对“妇女回家”的理由并没有什么变化,反而是提倡女性做全职太太的说法一直在变。
起初,很多职场女性都承认并接受育儿、家务是女性的责任。只是对于自己背负如此重担后,仍在职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被淘汰心存不甘。提倡“妇女回家”的人则以此为论据,认为女性应该承认这种生理差异,并接受残酷的市场竞争。
到后来,提倡者转而从男女平等的内涵出发,提出男女平等与妇女是否工作并无直接联系,同时为家政劳动正名。
资料图:中新社发 刘可耕 摄 图文无关
当前讨论中提到最多的一个理由则是,做全职太太是一种个人选择。前几年,网上也一直流传这么一句话:“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赚钱养家。”
但这真的是个人选择吗?影响女性成为全职太太的因素很多,性别意识、受教育程度、工作状况和工资水平、家庭、育儿等等,哪个因素影响更显著?
2014年某平台发布的《中国全职太太调查报告》可做参考,该报告显示,我国已婚女性选择成为全职太太的时间,更多是在怀孕时和生完孩子后。其中46%是怀孕开始成为全职太太,34%是生孩子后成为全职太太。
同时,来自家庭的包袱也影响着女性的职业发展。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中国职场女性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高层管理人员中,男性比例达81.3%,女性仅有18.7%。在晋升受阻的归因方面,女性选择“处在婚育阶段,被动失去晋升”的比例是男性的4.6倍,选择“性别歧视”的比例是男性的10.6倍。
“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赚钱养家”,今天越来越多的网友认为,这是一句“毒鸡汤”。因为其背后隐含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模式及对两性的双重刻板印象。
有网友认为,很多女性有回家的权利,但并没有回家的条件。在当下环境中选择做全职太太,看似主动,实则被动。如果男性和女性回归家庭的代价与收益相同,则这种选择才是真正的个人选择。
你怎么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