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對於追捧“韓流範的時尚達人們來說,韓國首爾的東大門名聲赫赫。在東大門,每天24小時連續不斷地創造著當下最流行的韓流時尚。每年成千上萬的中國時尚買手和遊客慕名而來,彭麗媛女士在訪韓期間就曾專程前往東大門一探究竟。那麼,東大門何以能成為韓流時尚的聖地,首爾XINHUA記者彭茜帶您揭秘東大門的24小時。
2015年首爾時裝周在東大門舉行。彭茜攝。
晚上7:00,一場韓國設計師的新品時裝秀正在首爾東大門設計廣場(DDP)舉辦,變幻的燈光之下,歐美面孔的模特展示著秋冬新品,你恍惚以為自己來到了巴黎或者是米蘭。
這是今年韓國最大的時裝秀活動“首爾時裝周,吸引了58名韓國及海外知名設計師進行作品展示。秀場之外,充斥著衣著時尚的青年男女,有韓流明星,亦有希望憑藉亮眼造型登上時尚雜誌內頁的路人甲。
如果穿越回600年前,這裡依舊是漢陽古城(首爾舊稱)商賈雲集的區域。600年前,男人們帶著斗笠騎著毛驢奔赴市場,女人們在街頭簇擁著觀看朝鮮時代最華麗的表演“陵幸(國王敬拜王族陵墓的儀仗隊列),載滿木柴的牛車緩緩駛向商鋪和家庭……DDP周圍至今遺留著朝鮮王朝時代的興仁之門和漢陽(首爾古稱)城郭,過去和現在在這裡得以奇妙交融。
1905年,韓國東大門市場正式建立,從最初東部梨峴的禮智洞地段逐漸發展擴大為橫跨鐘路區與中區、面積近60萬平方米的商區。如今,以新地標DDP為中心向四周輻射開來,24小時營業的東大門已成為韓國最大規模的服裝類批發與零售市場。
一站式生產地圖
東大門地區的外景。彭茜攝。
在東大門,24小時內就可以完成一件衣服從設計、製作到流通的全過程。上午9:00服裝店在晨會上敲定設計的最終板式;會後設計師前往東大門面料和配件市場選購好面料配飾等,中午趕到附近的裁縫工廠交予其製作,晚上9:00運貨大叔則可將成衣送至服裝店。
東大門方圓五至十公里的空間內,日日夜夜都在繪製著一幅“一站式服裝生產的地圖。位於東大門地區的東和市場是韓國最大的服飾配件市場,光熙時尚城是韓國最大的皮革類批發市場,東大門綜合市場則是韓國最大的布類市場……設計師們可以在東大門周邊的市場買到紐扣、拉鍊、花邊、衣料等所有制衣所需的材料。
據韓國《亞洲經濟》報導,離東大門車程不到10分鐘的昌信洞、崇仁洞、新堂洞等地是服裝生產基地。據統計,僅昌信洞一處便聚集著2500至3500家裁縫廠。這些裁縫們飛快地人工流水作業,有人專門的縫拉鍊、有人挽褲腳……
東大門一家批發市場內部 彭茜攝。
“新鮮出爐的成衣被運送至東大門時尚觀光區的批發和零售大樓售賣。在東大門時尚觀光區內有30多幢兼備零售與批發功能的建築,彙集了3.5萬餘家店鋪,占首爾市服裝店總數的25%。
臨街的DOOTA、Lotte Fitin、Hello APM、Migliore、Good morning city等裝潢考究的大樓是備受年輕人喜愛的服裝零售市場,這些臨街的建築樓下經常停滿了旅遊大巴,等待著滿載而歸的遊客。一旁的換錢所,也因此生意興隆。
更多“低調的成衣批發大樓則隱藏在背街的巷子中,如U:US、APM等。僅以韓國流通時裝巨頭APM開設的批發大樓為例,裡面彙聚2000多名具有時尚生產力的男女服裝設計團隊,每年設計服裝新款達15萬種。
東大門日與夜
東大門的時間也與別處不同,白天是晚上,晚上是白天。彭茜攝。
對於東大門的運貨大叔們來說,早上11點吃的是早餐,淩晨吃的是午餐,日出後的清晨吃的是晚餐。他們代服裝店零售商進貨並配送物品,日日騎著摩托車疾馳而過,背後是小山重疊般裝滿衣料的塑膠袋。沒有人比他們更瞭解暢銷品的批發商在哪裡,或是最新流行的商品是什麼。
還有那些在深夜生意才開始火爆的小吃攤“包裝馬車,塑膠大棚下有橙色的燈火帶來的溫柔暖意。買手們、運貨大叔、各地遊客,會在點一份辣炒年糕或是熱騰騰的魚糕湯,以慰藉疲憊不堪的身心。
東大門市場外等待發貨的貨物。彭茜攝。
晚上8:00,也正是時尚買手們開始上班的時間。中國國內某時裝公司的時尚買手陳希(化名)幾乎每月都要飛韓國一次。晚上八點上班,淩晨兩三點下班對她來說是常態。她和同事穿梭于被行話稱作“檔口的各個品牌批發商詢價、訂貨,用英文、中文和手勢交流。公司為他們在東大門附近租了一套寬敞明亮的三居,但屋內只有簡單放置的幾張床墊,因為多數時候他們都是拖著一身疲憊回家,倒頭便睡。
每家檔口臉不大,均採用小作坊的生產模式,每週日或週一便會更新幾款產品。通常來自中國的訂貨商會在一周之內接到貨。衣服被換下原廠的掉領標和水洗標,冠以國內廠商的牌子在國內專櫃賣出,銷售火爆。
除了買手們,還有不少海外遊客希望在此以比百貨店更低廉的價格買到韓國當季的流行品。服裝店的導購,基本都會說幾句簡單中文,以應對龐大的中國消費者。面對那些僅希望買一件回去自穿的中國遊客,導購員大多態度冷漠,皺起眉頭,用生硬的中文說著“一樣買兩件。
“Made in 東大門VS“Design in 東大門
設計師崔范錫在設計衣服。彭茜攝。
不過,陳希等這些時尚圈的專業人士,卻很少穿“Made in東大門的衣服。
“我們更注重剪裁,做工和面料。東大門的衣服有些設計樣子還不錯,但品質較差,穿過一季就不好再穿。為什麼叫‘韓流’?真的是流行一陣子就過去了,她說。
在陳希看來,韓國服裝面料相對匱乏,一些天然的桑蠶絲、羊毛羊絨等高端面料在東大門服裝中很少出現,這一季節做得比較好的是蕾絲類服裝。面料上的限制可能是東大門服裝質低的原因。
韓國衣類小商品業協會理事長林炳鬥給出了更精確的資料:東大門售賣的服裝,高品質的僅占15%,剩下是50%中檔的和35%低品質的服裝。
60歲的林炳鬥在時尚圈浸潤40多年。他坦言,東大門的設計師僅在十天之內就可複製出一件歐美時裝周新品。從單純模仿,到在模仿的基礎上創新,再到完全的自主設計,是韓國設計界的必經之路。
但東大門依然是最貼近時尚潮流和顧客需求的地方,不少韓國獨立設計師在這裡成長起來,然後走向世界。
有韓國“時尚王之稱的韓國知名時裝設計師崔范錫,便是從東大門這所“社會大學畢業,從而走上了紐約時裝周的舞臺,21歲,他開始在韓國最大服飾批發市場東大門服裝批發市場練攤,並從那時起開始摸索服裝設計。
“學校裡學到的都是死東西,而在東大門,每天接觸形形色色的人,讓我更熟悉消費者的心理。比如,都市的人喜歡深色系的衣服,海邊的人偏好花色,崔範錫說。 無數人幻想著籍由此處走向走上更加光鮮的舞臺,也有人抓住了這些尋夢心理帶來的商機。位於Doota地下一層的辦公室,林炳鬥正在準備服裝設計師培訓的材料。林炳鬥的協會彙集了幾十位從時尚圈退下來的老人,依然希望可以發揮餘熱。交納15萬韓幣(約合人民幣847元)便可參加由他們組織的一期時尚設計師培訓課程。
“當然,能否成為設計師還要看你的悟性,才智和勤奮, 林炳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