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9月上海自貿區掛牌之后,企業紛紛來此注冊。但直到現在,他們還是沒弄清楚可以做什么。而上海主政者念茲在茲的仍是金融中心的地位,他們正在等待一項即將在自貿區落地的金融新政。
至少從兩個月前,上海自貿區金融新政即將頒布的消息就已傳出。對上海來說,這是期待已久的事,被認為是在全國已經出現多家自貿區的現實下推動上海自貿區往深處去的最大動力。
“很快、很快了,”2015年7月7日,浦東新區區長、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孫繼偉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時表態說,已經只剩國務院開會拍板了。他透露,“最后應該是49條。資本項下的自由兌換應該是沒有問題,將進一步加大力度。個人合格的投資者對于境內外投資,也會進一步的開放。”
2013年9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一時間引發企業注冊熱潮,大媽們都涌去開公司。當時人們不知道這里能做什么,但覺得先搶到入場券總沒錯。
時至今日,更多的企業拿到了這張入場券,他們排隊站在臺前,仍然好奇:“拿到票的我們究竟能做什么?”
即將到來的金融新政又能給上海自貿區帶來什么?
浦東都是自貿區
這次擴區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鐵絲網限制。
2014年“兩會”的最熱詞匯是“自貿區”。除港澳臺外,全國的31個省份(省、自治區、直轄市),除已申報成功的上海外,有多達21個省市表達了申請自貿區的愿望。
2015年“兩會”后,上海、天津、福建、廣東四地自貿區的新格局形成。在上海,也完成了傳統自貿區的擴區,新自貿區納入陸家嘴、張江、金橋三個片區。這三地的GDP占浦東全境的80%。可以說,在這輪擴區后,整個上海浦東都變成了自貿區的試驗田。
曾任央行上海總部副主任、現任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的鄭楊透露,“自貿區擴區原本是要今年兩會前掛牌和宣布的,后來接到國務院的有關要求,兩會后掛牌。”他介紹,擴區前后,區內注冊企業數量由2萬家變為近5.8萬家。
浦東新區區長孫繼偉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時回顧,因為在原來28.7平方公里的鐵絲網里,很多先行先試的政策沒處放,一些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金融業的開放舉措都沒法做,他們一直以來都迫切希望擴區。
“原來我們還設想希望能夠爭取擴區擴到浦東的全境,”他說,“后來在中央的決定下,還是想把全國四個自貿區都固定在120平方公里左右。我們就選擇了現在這四個片區,一共120平方公里多一點。”
上海幾乎把浦東的“精華”區域都圈了進去:陸家嘴片區,包括沿江到世博前灘,這里是全國金融業的主戰場,也是整個上海的名片。張江是年輕的“IT民工”聚集地,主攻高新技術和高端研發。金橋的主要領域是智能制造和先進制造業。后兩者都已經是成熟的開發區。
新、老自貿區,加上它們對周邊的輻射,孫繼偉認為這次擴區基本上完成了覆蓋全浦東的設想。“從我們內心來講,這次擴區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鐵絲網限制。”他說,很多牽扯到改革創新的舉措其實可以打破面積限制、覆蓋全境。
自貿區與國際慣例不一樣
今后成還是不成,最大的標志就是金融。
“我家就住在自貿區邊上,自貿區擴容以后,我就被圈到自貿區里面了。但我現在也不知道作為自貿區的居民,有什么可以投資的機會。”在5月中旬上海財大國際工商管理學院主辦的自貿區高峰論壇上,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說。
就這個問題,南方周末記者問了自貿區管委會政策研究局局長張湧,他的回答是:可以買到比市場上便宜10%-30%的進口商品,可以購買比4S店便宜的平行進口汽車。未來能享受的,還有外資醫院、旅行社、境外理財等等。
在浦東新區的龍陽路地鐵站,開了一家自貿區進口商品直銷店,每天清早來這里搶購便宜的海鮮,是住在自貿區的居民們能感受到的切實好處。其他待遇,似乎都還是飄在空中的名詞概念。
實際上,國內的自貿區與國際普遍的自貿區概念并不相同。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講了自己的觀察。2014年5月,在復旦舉行的上海論壇自貿區特別專場,邀請了全球五個自貿區的負責人,包括香港、新加坡、荷蘭、韓國和上海。另外邀請了國際自貿區協會主席格蘭姆·馬瑟。
“當時大家都存在這個問題,就是聽了半天,不知道上海自貿區要做什么,大家比較困惑,結果主席說:現在我聽明白了,中國的自貿區是一個創新。意思是中國自貿區做的事情,跟我們大多數自貿區做的事情完全不一樣,所以只能理解為一個創新。”
“后來我就問簡大年先生,你同意這個說法嗎?他說我同意。我重新表示的話,應該說上海自貿區是一個非典型性的自貿區,我們做的事情是以金融試驗為主的。”
交流中,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上海WTO事務咨詢中心理事長兼總裁王新奎表達了相同的看法,要特別強調“試驗”二字。他曾參與制定最初的自貿區總體方案:
當初起草總體方案的時候,是上海綜合保稅區的升級版,叫做自由貿易園區。然后,中國生產力協會給時任國務院總理打了個報告,說要搞個升級版,把保稅區變成自由貿易園區。2013年2月2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外高橋保稅區開了座談會,提出搞試驗區。
而在這個改革開放的試驗區中,一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金融改革。
王新奎說,在最初設計自貿區總體方案的時候,大家的感覺是一樣的:上海自貿區最有亮點、含金量最高的,就是金融這一塊。“今后成還是不成,最大的標志就是金融。
“一棟房子已經完成裝修”
內部所有的東西都已經準備好了,無非就是看外部條件是不是具備。
在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長張新看來,自貿區的金融改革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13年9月起,一行三會給出的“51條”改革框架;第二階段是2014年5月,自由貿易賬戶(FT賬戶)投入使用,拆除境內外資金流動的初級壁壘;第三階段就是2015年起的一系列制度建設和即將落地的“新51條”。
這個最初被稱為“新51條”的政策,浦東新區區長孫繼偉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應該是“新49條”。“有個別條款,可能因為國家部委之間有一些不同意見,免得拖下去,就擱置爭議,不同意的去掉,同意的,就是新的49條”。
自由貿易賬戶(FT賬戶)的投入使用,被看做自貿區金融改革的基礎設施已經搭建好。
2014年5月,自由貿易賬戶正式投入使用,對于境內企業來說,有了這個賬戶,就擁有了一個可以和對外資金自由匯兌的通道。對于境外企業來說,則意味著可以按準入前國民待遇原則獲得相關服務。它實現了自貿區內外分賬核算,硬件上完成了“試驗田”的準備。
目前,能使用自由貿易賬戶的主要是貿易類和服務類企業,滿足實體經濟需求,尚未向金融企業開放。
按照自貿區管委會政策研究局向南方周末記者提供的數據,截至2015年5月底,共開立1.6萬個自由貿易賬戶,賬戶收支總額3739億元;146家企業開展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資金池收支總額1657.87億元。
上海銀行自貿區分行的負責人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開通自由貿易賬戶的方法很簡單:到銀行開戶,再同時開立自由貿易賬戶,只要提供一般的開戶資料、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等常規開戶資料就行。目前是人民幣賬戶,以后引入外幣,逐漸實現完全可兌換。
作為與自貿區同時落地的分行,最受歡迎的產品是能夠打通跨境資金池的業務。本外幣的進出,從原來的逐筆審批變為事后監管,省時省錢。以四川長虹為例,開通了自由貿易賬戶后,集團內的跨境資金劃轉不用再逐筆審批、提供貿易資料了,香港子公司的資金結余可以通過網銀、走資金池專用賬戶,直接打入四川的母公司。
另一項受歡迎的是跨境貸款。上海銀行的招牌是境外人民幣銀團貸款:以自貿區分行為中間人,協調三家在臺灣、香港的銀行組成銀團,為區內企業提供直接貸款,成本僅有5%,比境內低15%。他們用這樣的辦法信用貸款給外高橋股份3000萬元,企業無抵押,境內銀行無擔保,風險由境外銀行承擔。但目前這樣做的前提是外高橋股份這樣作為自貿區開發主體的企業有強大的信用資本。年初,該行又為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新發展有限公司發放了一筆1億元的FT項下流動資金貸款。
上海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鄭楊說,自貿區成立一年多來,境外人民幣在港利率由3.8%漲到4.2%,境內則由6.4%降為5.5%左右。兩地之間的利率差成倍減少,對降低企業借款成本有明顯效果。
王新奎說,建立了FT賬戶,等于是一棟房子完成了最基本的裝修,煤電水、通訊、光纜全部接通了。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是把準備搬入房間里的平臺都建好了,比如黃金交易所、凈值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交易所。第三件事是合格的投資者,這個條件也在準備中。
“盡管總體上感覺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實際上現在內部所有的東西都已經準備好了,無非就是看外部條件是不是具備。”王新奎說。
金融改革下一站
人民幣,在上海、在浦東自貿區內優先進行可兌換。
浦東新區區長孫繼偉給自貿區在擴區之前的打分是90分,同樣的問題,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鞠建東給目前自貿區改革的打分是“及格”。
他認為,金融改革方向是清楚的,但是邊界怎么劃、規則怎么定,一直是政府和學界擔憂和爭論的。本來,未開放的金融市場像一個蓋著蓋子的鍋,錢多錢少都逃不出去。開放以后則不然,國內金融漏洞將徹底暴露在洶涌國際游資面前,一不小心就將釀成1997、2008年那樣的金融風暴。
就自貿區而言,在他看來,資本市場放開的另一個阻礙是無法圈定防火墻。
現在自貿區資本市場開放的理念是:一線完全放開(自貿區和境外),二線完全管住(自貿區和境內)。這很難做到,無法把資金像貨物一樣管理,比如不讓它過黃浦江,怎么做到?
游戲規則的制定,最終會回到兩條:賬戶監管、額度控制。
實際上,“呼之欲出”的新政雖然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在3月份的一次公開講話中,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鄭楊已經透露出了比較多的細節和改革方向。
他介紹,金融方面如何吸引眼球,中央給的這個機會,在于未來人民幣實現可兌換,在上海、在浦東自貿區內就將優先進行可兌換。
這意味著自貿區內的機構和企業可以便利地到國外發債和上市融資,但監管層面的前期準備是,掌握整個區域里的資金流、物流、訂單流,這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具體體現在“新49條”中,比如會加快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先行先試;便利個人投融資的開展;開放自由貿易賬戶的外幣業務;進一步拓展自由貿易賬戶的功能,證券保險類機構也開展分賬核算單元;目前已架好系統的13家銀行也太少了。
企業資金管理創新方面,自貿區的企業可以開展雙方資金池業務,資金池不需要提供用途證明,境內外的自由劃轉。
最受關注的是啟動個人境外投資試點,包括移民、房地產、證券和實業投資,將讓浦東的居民先出去。允許境內外證券市場的雙向投資。開展資本項目可兌換試點,從前,每年5萬美元的換匯額度,爭取達到100萬美元的自由兌換。
他舉例說,以前孩子去美國讀書,家長只能給5萬美金,太少,只好跟親朋好友湊出個20萬美金的額度,今后爭取一步到位。
進一步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實現貿易、投資、實業并重。外國企業到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爭取發債的錢一定額度用于國內業務開展;建立人民幣全球清算系統,目前依托在美國的SWIFF系統,創辦自己的系統,上海市政府打算讓全球人民幣清算落戶上海。
在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業方面,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可以設立民營銀行,爭取設立兩至三家,要有業務特色和模式。
民營機構可以設立金融的租賃公司、財務公司、汽車金融和消費信貸公司,非銀行金融機構可以讓民營金融機構參與,支持在上海在浦東進行相關方面的探索;擴大離岸業務的試點銀行,探索銀行的混業經營,銀證保的交叉持股;科技特色的銀行,支持科創中心的建設,推動投貸聯動,學習浦發硅谷銀行的經驗。
在監管方面,也要給上海本地“一行三會”更多自主性,簡化創新產品的準入,流程都要簡化,產品的創新方面有大的突破,創新和金融監管協調好。
鄭楊將目前的自貿區金融改革定義為第三季,他對此報以期待,自貿區和上海國際金融建設合二為一,即將落地的新“49條”就是指導意見。
鄭楊說,到2020年,上海有要完成的硬性指標:金融增加值達到GDP的16%-17%。目前北京金融占比15%左右、上海占比14%左右,照近兩年增速,五年可以完成目標。
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目前上海的存貸款量和香港持平。從交易總額來計算,上海2020年會達到1800萬億左右水平,其交易量會超過或接近香港、新加坡或東京,但離倫敦、紐約仍有距離。
金融機構在等什么
陸家嘴的金融大戶們也做好了一落地就按下行動按鈕的準備。
自貿區落地至擴區前,有新設企業1.79萬家,一年半不到區內企業累計2.55萬家。4月擴區以來,截至6月底,又有新設企業三千余戶。
在企業層面,陸家嘴的金融大戶們也做好了一落地就按下行動按鈕的準備。
在平安大廈的陸金所辦公區里,副董事長楊曉軍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作為互聯網金融企業,他們很關心自貿區人民幣資金的跨境流動,并對管委會喊話,希望陸金所可以被選為試點。
對于7月新成立的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來說,唯一看重自貿區會有人民幣和外幣的自由兌換,可以外匯進出方便。
作為證券類的上市公司,國金證券在自貿區落地時就注冊了子公司,擴區之后,它的所有子公司都在內了。董事會秘書周洪剛說,那么早搶注自貿區分公司,就是“先把公司放在那兒,以后自貿區政策拓展的時候,我們就會首先享受到優惠”。他們在密切關注關于跨境資金使用的新政策。“一旦有這個機會,我們肯定會去把握,”他說。他們已經備好了產品,只等著新制度一落地,馬上推出。
不只是公司,銀行也做好了準備。上海銀行自貿區分行的負責人說,在自貿區跨境融資新政與自由貿易賬戶外幣功能啟動后,他們會率先啟用外幣功能并完成外幣資金的匯劃。
在個人跨境投資方面,如果新政一旦推出,意味著個人可以投資海外的股票市場、理財產品甚至是房地產,他們也在開展相關業務研究和客戶的聯系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