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SE在中國到底賣了多少台

界面新聞

text

iPhone SE的銷售 ,到底是好還是差?

自這款產品發布上市,它就一直是全球科技媒體和分析師最矛盾的話題。

在這個產品身上,蘋果完全復制了舊產品iPhone 5S的外觀設計、也缺乏創新的產品功能,更制定了更低的定價策略,都廣受外界質疑。

而在過去這段時間,質疑者們最主要的證據,來源於iPhone SE乃至蘋果的銷售業績數據。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沒人買還是買不到?

iPhone 5S的外型、iPhone 6S的配置,3000檔的定價,在蘋果看來,iPhone SE意味著一個將最好配置與最低價格集合到單一產品身上的,空前的價格超越。

顯然,這是一個有志於衝擊大銷量的產品。在正式上市前,它有傳出預定量高達340萬台的消息。

但在開售當日,多家國內媒體報道,在直營店並沒有大量預約客戶排隊購買,人煙稀少,非常冷淡。客戶對沒有改變的低價iPhone SE並不買單。

而在華南某大省的中國移動終端公司,iPhone SE在3月/4月的出貨總量不足2萬台,據此數據進行推算,在全國運營商渠道和線下公開渠道,iPhone SE的出貨量應低於100萬台,甚至可能低於60萬台。

而在線上,我們也可以通過某貓數據來推測iPhone SE上市以來的實際銷售情況。

從多家數碼旗艦店的銷售占比,加上蘋果某貓旗艦店的銷售預估,上市至今,iPhone SE在某貓的銷量,大約應為5萬台左右。

因此,無論線上還是線下,iPhone SE的銷量都並不理想,與它的市場定價策略已產生嚴重偏離。

但在另一方面,iPhone SE也出現了與“沒人買”截然不同的市場反饋。

部分客戶表示,上市一周後,大陸直營店和香港直營店均已出現缺貨現像,買不到現貨,雖然蘋果官網一直開放購買,但也需要等待10天左右的時間才能發貨。

而作為中國手機市場的風向標,在華強北批發市場,iPhone SE上市以來,絕大多數型號的銷售報價,都一直高於官網價。(詳見下表)

雖然這些型號的溢價僅有幾十元,遠遠比不上前幾代產品動輒數百元甚至上千元的溢價。但溢價的存在,已客觀反映出iPhone SE的真實銷售情況,依然處於供不應求這一側。

只有真實需求存在,市場溢價才會一直得以維持。iPhone SE為何缺貨

那麼,只有在什麼情況下,才會出現一邊沒人買,一邊有溢價存在的現狀呢?

答案就是缺貨,而且缺貨的情況甚至較為嚴重。

我們現在的懸念,更多在於,中國市場的缺貨,究竟是產能原因,還是蘋果公司刻意而為之?

對此,有人猜測是由於元器件質量存在重大缺陷,零組件供應不順,拖累整機備貨與制造速度(比如Rigid Flex等部分軟硬復合板與光學模組良率不佳,以及此前爆出的“黃屏門”);

也有人猜測,是蘋果針對不同地區市場的策略傾斜(比如,此前有消息稱,iPhone SE在歐美國家和印度市場更暢銷)。

但不論如何,缺貨情況下的市場表現,並不足以體現iPhone SE最真實、最完整的市場反饋。無論它是如質疑者猜測般無法達到預期,還是實現暢銷逆轉,都還需要時間來觀察。

由於iPhone SE是自今年3月31日正式開售,所以在上季財報中並未批露其銷售數據。

不過,在最近一次的投資人會議上,蘋果CEO蒂姆·庫克曾透露,iPhone SE的市場需求,超過了蘋果的原本預期。

而業界也有消息稱,蘋果還正與鴻海、F-臻鼎、台郡等關鍵合作供應商和代工廠協調產能,以期加速生產。外媒的最新消息稱,蘋果第二季度的iPhone SE芯片訂單,已經從350~400萬台提高到超過500萬台,而第三季度也將保持相同水平。

這打破了很多分析師的預測。在此之前,幾乎所有分析師都認為蘋果後續將會削減 iPhone SE芯片訂單。蘋果的未來

最後說點市場以外的話。

每款產品都有它存在的定位,而iPhone SE這款“低價機”,到底能給蘋果手機的產品布局帶來什麼作用呢?

顯然,蘋果公司對iPhone SE的定位,並不是占領手機銷售份額的,而是全線價位的布局產品。

基於iPhone SE的3000價位,在iPhone 7發布之後,蘋果將在手機線,徹底完成2000元-6000元的全價位布局。

事實上,從高端做好品牌定位,再從中低端滲透客戶,這本來就是Apple的慣用策略,ipod、iPad、iMac等各系列產品,都遵循了這一策略。

比如,從ipod、iPod touch到ipod classic、iPod nano以及最低端的iPod shuffle,它的產品系列布局如下圖所示。

當然,iPhone SE的發布,除了滿足產品結構的布局之外,也應該有以下的戰略目的:

1、滿足小屏果粉的換機升級需求,確保這部分需求用戶不因產品性能過時而流失;

2、用低價產品搶入中低端市場,將更多的安卓用戶轉化入蘋果生態鏈,進一步擴大iPhone市場規模;

不過,市場戰略的落地實現,往往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而蘋果的以上目標,至少在中國市場還將面臨諸多阻礙。

除了產品需求與備貨問題,它的定位也一直受到外界質疑,很多分析者都認為,中國消費者購買iPhone的一個重要驅動力是“裝逼”,這導致一定比例的用戶,並不會為iPhone SE這種低價蘋果手機買單。

而當前勢頭迅猛的“華米OV”等國產手機品牌,也將對Apple手機的銷售形成挑戰:

1、領先的國產手機品牌都已建立相對完善的產品布局,高中低檔產品均有完整結構;

2、華為、oppo、vivo等品牌的營銷和宣傳力度較大,通過時尚粉絲營銷和商企客戶定位,也培養一部分忠實的高端客戶;

3、國產品牌的渠道布署和終端投放力度遠超蘋果。當前,零售渠道經營成本不斷增加,渠道商對產品的毛利率要求也不斷提高,面對oppo、vivo、華為均大於20%的毛利率,蘋果個位數的毛利率不足以支撐渠道商的銷售關注。

在二季度財報公布以來,蘋果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甚至出現了累計跌幅達11%的股價八連跌,上一次類似的股票走勢,還是出現在18年以前。

當季收入下跌13%,利潤下跌22%;全年手機銷售下跌16;iPhone 6s銷售平平:iPhone SE倍受爭議,市場表現仍有待證明……這一切,都讓我們看到,蘋果新的低谷期似乎正在來臨。

身後的敵人們,已經快速迎頭趕上,蒂姆·庫克領導下的蘋果,能否重演18年前的那一場驚世逆襲?

全世界都在期待的iPhone 7,能完成這個沉重的使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