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綜合外媒報道,中國的出口與GDP比率為20.2%,遠低於2006年38.6%的峰值。這可能使中國更能抵禦特朗普任內的貿易緊張。
中國的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穩步下降,這一降勢意味著中國對出口的依賴可能很快就會低於印度。
這一轉變突顯了中國國內經濟的增長,這可能使中國更能抵禦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任內的貿易緊張,特朗普曾威脅要對中國輸美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
“自1991年以來,中國在推動其製造業融入全球經濟方面取得了驚人的進展,但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前,那種格局就已開始變化,”咨詢公司牛津經濟(Oxford Economics)亞洲經濟部主任高路易(Louis Kuijs)表示。
“關鍵並不是自那以來我們沒有看到任何出口增長,而是近年全球貿易增長顯著慢於中國自己的經濟,”他補充稱。
中國在2016年前三個季度出口了1.65萬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同比下降7.2%。根據英國《金融時報》計算,中國的出口與GDP比率為20.2%,遠低於2006年38.6%的峰值。
這是本世紀以來中國最低的出口比率,盡管在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出口對GDP的貢獻只有6.4%。
推動中國崛起為一個出口大國的是一種舉國努力:發展低成本製造業,將其融入全球經濟並搶占市場份額。
從智能手機到襪子,銷售各種產品使中國目前占全球出口的12%左右。高路易提出,這使得進一步提高這個占比越來越困難。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近年試圖推動國內經濟轉型,從出口導向型增長轉向國內消費。
這些發展增加了中國和印度經濟之間的相似性,這兩國經濟往往被視為兩個極端。
雖然印度有時被描述為一個相對封閉的經濟,受經常賬戶赤字困擾,但它的出口比率僅略低於中國,在2016年頭九個月為19.4%。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首席亞洲經濟學家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表示,印度的出口比率今年就可能超過中國,原因是占印度商品出口收入五分之一的石油產品價格上漲。
他說,如果今年大宗商品價格顯著高於上年,“那肯定足以把印度提升到中國以上”。
鑒於有跡象顯示全球消費正在從商品轉向服務,印度在服務方面的更大優勢也可能幫助它超越中國。高路易估計,2016年印度服務業出口占GDP的7.4%左右,三倍於中國的2.5%。
然而,根據摩根大通(JPMorgan)的估計,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角色仍然帶有政治敏感性,因為去年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3440億美元,遠遠超過印度對美國的250億美元貿易順差。(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