舱门缓缓打开,美俄宇航员们又一次在国际空间站胜利“会师”。不过,在站内等待美国同行的两名俄罗斯宇航员没有见到那艘再熟悉不过的联盟号,取而代之的“龙”飞船通体洁白,仿佛从美式科幻大片中破屏飞来。当地时间5月31日,在从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并飞行19个小时后,载人的“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完成对接。成功“捕获”后,“龙”飞船的电源连接到了国际空间站。
毫无疑问这是SpaceX的巨大胜利,即使是不到24小时以前“星舰”(starship)重型火箭在发射台上的大爆炸也无法遮掩如此耀眼的成功。兴奋之余,SpaceX老板马斯克还不忘对俄罗斯人发话。
“蹦床成功了!”他在新闻发布会上打趣道,“这玩笑是讲给懂的人听的。”
关注SpaceX的台下听众们立刻会心一笑,明白马斯克所指的人远在万里之遥的莫斯科。2014年,俄罗斯宇航局局长迪米特里·罗戈津曾嘲讽美国人,没了俄罗斯提供的“联盟号”飞船,美国宇航员只能“靠蹦床去国际空间站”。
当时美俄因乌克兰危机关系紧张,美欧开始对俄制裁,俄罗斯则威胁反击,不让美国人用“联盟号”正是可能的措施之一。像历史上多次发生的那样,航天再一次变成了一个地缘政治问题。
载人航天,乃至在此基础上的载人登月、登火,是航天领域“皇冠上的明珠”,一向只有大国以国家力量才能推动。自加加林近60年前首次飞天以来,只有苏(俄)、美、中三国先后掌握了载人发射技术。如今,“钢铁侠”马斯克执掌的SpaceX正式成为了第一家拥有载人飞船发射能力的商业公司,甚至还“一步到位”实现了太空对接。
接下来做什么?
在马斯克看来,“龙”飞船的成功仅仅是更大计划的一小部分。虽然马斯克在网友中向来有“画大饼”的名声,甚至被指“靠科幻风格PPT兜售殖民太空”,但“猎鹰”火箭、“龙”飞船接二连三的成功自有其份量,逐渐打消了一些人的怀疑情绪。
马斯克 资料图
第一代“龙”飞船首飞于2010年,当时的定位是向空间站运送货物,同时大幅降低货运成本。第一代“龙”飞船总共进行了22次发射任务,其中成功21次,仅有一次因火箭爆炸导致船体被毁。由于可以重复使用,发射成本被降至航天飞机的十分之一不到,而载货能力却能达到航天飞机的三分之一。
此次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第二代载人“龙”飞船同样保持了低成本优势。美国目前购买俄罗斯“联盟”飞船一个座位高达9000万美元,而载人“龙”飞船只需要5500万美元左右(也有称2000万美元),大幅降低美国宇航局载人航天方面的支出,省下来的钱可以用于其他项目。
在技术上,“载人‘龙’飞船最大的技术亮点是采用了首创的新型发射逃逸系统。飞船不需要火箭逃逸塔逃生,而是利用自身装备的8台‘超级天龙座’发动机逃生。”航天专家庞之浩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指出,“不同以往逃逸塔系统,飞船可以在上升阶段任何时刻都能逃逸,更加安全。”
此外,“载人‘龙’飞船自动化程度很高,配备触摸控制屏、全自动驾驶系统等,此次发射也将继续验证一些世界领先水平的航天技术,这对提升美国航天科技实力有不小帮助。”庞之浩表示。
首飞成功之后,SpaceX成为了首家具备独立发射载人飞船能力的私营航天公司。作为一家考虑营收的私人企业,SpaceX已通过代理承接了两个太空旅游项目。在不远的将来,四名付费乘客可以乘坐“龙”飞船,进行一次时长约五天的太空旅行。与以往太空旅行项目不同的是,“龙”飞船上的旅客不需要专业宇航员带领,飞船可实现自主在轨和返回。在商业发射需求下滑的当下,太空旅游或许能提供一些盈利机会。
有了发射订单和其他盈利,SpaceX还有更加雄心勃勃的太空探索目标。早在2016年,马斯克就公布了“殖民火星计划”,希望能够在已被证实存在液态水的火星表面建立移民城市。
当然,马斯克在激动情绪之下宣布的移民火星时间表颇有“画饼”之嫌。目前离他规划的2020年代后半段载人登陆火星的时间点已越来越近,“在本世纪内让百万人口移居火星”的目标则显遥不可及。不过,“龙”飞船和猎鹰火箭的接连成功至少说明,殖民火星的首个基本条件——火箭和飞船的可重复使用性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搭载着载人版“龙”飞船的“猎鹰9”火箭升空。新华社 图
美俄争相研发新一代载人飞船
SpaceX在“娘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大力扶持下一枝独秀,但其他航天大国不会放松追赶的脚步。在俄罗斯,紧迫感尤其强烈。
马斯克在发布会上的小玩笑立刻“刺痛”了俄罗斯人。在俄罗斯社交媒体上,网友们用大量表情包发起了对俄罗斯宇航局局长罗戈津的嘲讽。他的名字甚至上了推特在俄罗斯的热搜。
成了“网红”的罗戈津没有保持沉默,他的发言人立即回应了网上的讨论:“我们真的不理解‘龙’飞船成功发射(在俄罗斯)制造的这种歇斯底里情绪。(美国人)只是实现了早就应该实现的东西。”发言人还大度地为“龙”飞船喝彩,称这“很棒”,美国人和俄罗斯人终于可以一起飞向国际空间站了。
嘴上恭维,但俄罗斯人也拿出了行动。5月31日,俄罗斯宇航局宣布将在年内测试两款新型火箭,明年还将重启尘封已久的登月计划。两次火箭测试之中,将于今年秋天进行的“安加拉”重型运载火箭试射值得注意,如果成功,将大大增强俄罗斯航天的发射运载能力。
法国《世界报》评论称,不能不承认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有强烈的紧迫感在起作用。异军突起的SpaceX现在给俄罗斯航天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俄罗斯“联盟号”飞船自2011年以来的垄断地位受到了挑战。多年间,NASA为支付“联盟号”飞船的船票共向俄方支付了33亿美元巨资。
面临美国传统和私人航天工业的双重竞争,俄罗斯早早开始规划自己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老将“联盟号”是苏联科罗廖夫设计局(现为能源集团)研制的一款经典载人飞船,但在服役数十年后,俄罗斯政府急需研制一款具备可重复使用能力的新型飞船。于是能源集团在2009年开始了新型飞船的研制,当时被称为“未来载人运输系统”(PPTS),后在2015年获得“联邦号”命名。
“联邦号”的核心技术指标是返回舱具备十次重复使用能力,且拥有服务舱更大的登月型号,能够从月球轨道脱离返回,满足俄罗斯对实现登月的需求。按照原定计划,飞船投入使用后,将与俄罗斯自研的新型运载火箭“安加拉5P”搭配,实现俄罗斯宇航载具的更新换代。
然而,“联邦号”的研制过程一波三折。与SpaceX初期频频遭遇的火箭爆炸、回收失败等技术困难不同,能源集团的研制工作更多受到了经济萎缩、预算下降等大环境因素的影响。2012年,能源集团就宣布完成了飞船的技术设计,只要预算经费按时拨付,2017年就可开始飞行试验。2014年的地缘政治动荡加上外部制裁和经济萎靡,使得俄罗斯削减了航天预算。当年年底,俄方宣布新飞船的首次发射将推迟到2021年,后又宣布将推迟到2022年,而首次载人发射任务更要等到2024年。
近年来,“联邦号”的研制进度继续推迟,连运载火箭型号也遭到更改,改为新研制的“联盟5号”火箭。到了2018年,由于该型火箭的研制问题,“联邦号”首飞时间再度被推迟到2025年前后。
在那之前,俄罗斯仍将使用“联盟号”来执行空间站的补给任务。俄罗斯宇航局则相信,美国将依然有需求与俄罗斯开展航天合作。“保证至少有两个去国际空间站的途径是很重要的,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罗戈津的发言人表示。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