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黄九省份非遗亮相第六届中国非遗博览会 活态传承黄河文化

中国新闻网

text

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23日在济南开幕。 赵晓 摄

中新网济南10月23日电 (赵晓)以“全面小康、非遗同行”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23日在山东济南开幕,今年特设黄河流域振兴传统工艺展,活态传承黄河文化,推进黄河流域文化生态保护。

图为博览会现场的内蒙古特色表演,吸引观众驻足观看、拍照。 赵晓 摄

色彩艳丽的河湟刺绣、材质独特的兰州羊皮筏子、历史悠久的鲁锦织造……代表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的非遗传统工艺类项目齐聚现场,通过展示黄河流域衣、住、行、用四个主题内容,讲述黄河故事,表现黄河精神。

本届博览会特设黄河流域振兴传统工艺展。 赵晓 摄

作为黄河水上运输工具,兰州羊皮筏子一经展出,就引大批观众驻足了解。传承羊皮筏子制作手艺的马建清向记者介绍说,过去没有船舶、快艇时,羊皮筏子就是黄河上游的主要摆渡工具,分布在以兰州为主的甘肃、青海、内蒙等黄河两岸地区,用于顺流而下运客、运货,现在演变成了旅游观光项目。“羊皮筏子的制作工艺和功能发挥,凝聚古人智慧,帮助先人与黄河风浪搏击,已成为一道具有鲜明黄河文化特色的风景线。”

作为黄河水上运输工具,兰州羊皮筏子一经展出,就引大批观众驻足了解。 赵晓 摄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一曲华阴老腔《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表演也在现场聚焦观展者视线。华阴老腔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喜民介绍说,华阴老腔曾是华阴市双泉村张家人的家族戏,由过去漕运上的船工号子演变而来,声腔高亢豪迈,追求自在随性,这与黄河文化的影响分不开。“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表演方式,希望华阴老腔能被更多人了解和喜欢。”

图为现场展示马具制作技艺。 赵晓 摄

“今年博览会契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国家战略,专门邀请黄河流域四种文化形态的重点非遗项目汇聚。”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处长曲晓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每种文化形态都各有特点,如河湟文化表现的是母亲河对华夏儿女的滋养与孕育,关中文化体现的是黄河两岸居民战天斗地的坚韧意志。代表不同文化形态的非遗技艺通过博览会平台相互交流,全面展现百折不挠的黄河精神。

本届非遗博览会分线上、线下两个版块。线下活动包括线下主展馆展览。图为潮州功夫茶艺。 赵晓 摄

据介绍,本届非遗博览会分线上、线下两个版块。线下活动包括线下主展馆展览,设有黄河流域非遗展、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展等3个专题展,以及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论坛、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座谈等。线上版块包括云展厅、云销售、直播带货、云赏非遗、传统工艺云竞技等活动。

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人民政府承办,将持续至10月27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