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遭遇“政策熱市場冷”尷尬

APD NEWS

text

圖為參觀者在一車展觀看一款電動車(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王京生攝。

自2009年起,中國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推廣新能源汽車的鼓勵政策,各大汽車企業也競相繪製起發展新能源汽車的藍圖。然而,政府不斷加碼的扶持力度以及企業的熱情,依舊沒能“融化新能源汽車市場遇冷的尷尬。

第九屆中國(長春)國際汽車博覽會15日拉開帷幕,136家國內外汽車廠商攜1147輛車參展,其中新能源、新動力車超過50輛。其中,一汽集團帶來的新能源車B50PHEV格外引人矚目。作為一汽最新自主研發的一款混合動力車,此車的各項性能和技術指標已達到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領先水準。

不僅是一汽集團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開發應用,記者在汽博會現場注意到,無論是國產自主品牌還是合資、進口品牌,都紛紛推出了不同檔次的新能源汽車。從2009年開始,中國陸續對新能源汽車的試點推廣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在稅收、研發、政府採購等多個方面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中國汽車企業也紛紛成立新能源汽車研發中心,不斷向市場推出最新研發的電動汽車。

2010年,中國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對滿足支持條件的新能源汽車,按3000元/kWh時給予補助,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5萬元,純電動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6萬元。

政策扶持力度如此之大,可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狀況並不容樂觀。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2011年中國汽車產銷1,841.89萬輛和1,850.51萬輛,而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均不足萬輛。

從消費者角度看,即使國家給予購車補貼,新能源車價格仍然太高。比亞迪一款純電動車E6要價37萬元,通用引進的雪佛蘭電動車沃藍達要價49.8萬元,動輒三四十萬的價格令普通消費者“可望而不可即。

其次,充換電站的配套設施還不夠完善。根據國家電網的數據顯示,2011年,公司以20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試點城市為主,累計建成243座充換電站。而南方電網等其他公司建成的汽車充換電站數量在全國範圍內則僅有十幾個,這對於幅員遼闊的中國和持續攀升的汽車保有量來說,遠遠不夠。

此外,市場上還未有一個成熟的機制來解決新能源汽車的售後維修,報廢處理,二手轉賣等系統保障問題,這也是困擾消費者的一個問題。

“自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以來,技術方面取得很大進步,但與全球的差距仍在拉大。這主要是產業技術基礎、製造能力、政策制定和聯合研發方面的問題所致。於甜甜說。

7月9日,中國正式發佈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為達到2015年累計產銷量50萬輛目標,規劃首次強調研究實行新能源汽車停車費減免、充電費優惠等扶持政策。

業內專家認為,雖然政府補貼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刺激新能源車的發展,加速其市場化進程,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需要建立建立在生產商、消費者、政府,乃至全社會共同努力。沒有這些因素,中國新能源汽車依舊難以開下展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