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峥
1997年,美国演员艾什莉·贾德的职业生涯刚刚开始,她被邀请到贝弗利山庄一家酒店与电影制片行业“大佬”韦恩斯坦会面。韦恩斯坦试图强迫她上床,这让她感到震惊和气愤,然后她设法逃了出来。20年后,对于这段难以启齿的遭遇,贾德不再保持沉默。昨天,她和其他众多“打破沉默者”一起,当选美国《时代》周刊今年的年度人物。
贾德回忆说,一位编剧朋友告诉她,韦恩斯坦的行为在好莱坞圈子里已是公开的秘密。贾德便问:“我们是否应该给电影界总检察长打电话?”对方回答道:“我们根本没地方报告这些事。”
“当电影明星都不知道该去哪里诉苦时,剩下的其他人又有什么希望?”《时代》周刊记者斯蒂芬妮·扎查瑞克这样写道。对于被同事骚扰、但又害怕丢“饭碗”的清洁女工来说,除了保持沉默还能怎么办?对于正准备更换毛巾和清洁厕所、却被客人推到墙角无法挣脱的酒店女服务员来说,也是一样。
10月,贾德接受了《纽约时报》的采访,讲出了20年前自己与韦恩斯坦的故事,成为第一位这样做的好莱坞明星。之后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女星加入了指证韦恩斯坦劣迹的队伍中。一位草莓采摘工听到贾德的故事,决定讲出自己的故事。一位年轻工程师在博客上揭露了硅谷顶级创业公司优步的“兄弟会”文化,迫使创办者和其他20名员工被解雇。一位加州游说团体成员用手中的笔杆,说服140多名女性政客要求州政府“不再容忍”性侵犯罪者。一位乐坛巨星用朴实大胆的法庭证词,讲述曾被电台主持人“揩油”的经历……她们,共同组成了今年《时代》周刊年度人物的封面。
“所有伟大的社会变革,都始于勇敢的个人行为”,《时代》周刊主编爱德华·费尔森塔接受采访时说,这些人以及其他成百上千的“打破沉默者”,共同推动了一场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的社会运动。
有评论称,在这场“一夜之间”的清算中,社交媒体发挥了强大的催化剂作用。没有一个领导者,也没有统一原则。人们掀起了一场以"#MeToo"为关键词、对日常生活中隐蔽性骚扰的讨论,许多人公开讲述自己的遭遇,其中也包括一些男性。到目前为止,在世界上至少85个国家,推特标签“MeToo(我也是)”已经被引用了数百万次。“一觉醒来,我发现自己收到了3.2万条回复”,参与指证韦恩斯坦的美国演员爱莎莉·米兰诺说,“我想,它打开了一道洪水闸门。”有人调侃称,如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黑人民权运动领导者们也有推特账号,事件的进展会有多么迅猛。
也有评论称,受害者看似一夜之间揭竿而起,但事实上,这种“清算”酝酿已久。很多女性都曾有过被老板、同事“调戏”的遭遇,有些男性不仅越了界,甚至不知道界限在哪。韦恩斯坦丑闻爆发之初,人们的第一反应并不是震惊,而是释然。可见,在美国任何一家公司,在华尔街交易所、餐馆后厨房或者工厂车间,这都不是稀奇事。今年年初,对于美国女性来说,似乎又是不太“吉利”的开端。特朗普,一个在录音中吹嘘侮辱女性的男人,打败了可能成为首位美国女总统的希拉里。而坐在希拉里身旁的,是一位因性丑闻而声名败坏的前总统。“我记得当时的无力感”,优步前工程师福勒说,连政府都靠不住,还能指望谁。
《华盛顿邮报》称,忍气吞声几十年,这些“打破沉默者”日益积聚力量,终于掀起了一场“拒绝革命”。在过去两个月里,她们的集体愤怒成果惊人:几乎每天,都有一群CEO被解雇、大亨被推翻、偶像被羞辱。有的甚至已被提起刑事诉讼。
费尔森塔说,我们仍然不知道这场运动最终能产生多大、多深远的影响,也不知道它会不会有反弹。评选年度人物的初衷,是基于所谓的“伟人理论”,这种说法听起来似乎已过时。但是,“具有影响力、鼓舞人心的人物塑造世界”的理念,放在今年似乎再合适不过了。
“即使你觉得全世界都反对你,你也要为自己挺身而出”,这是一位起诉老板性骚扰的酒店接待员达娜·刘易斯告诉11岁女儿的话,或许也是《时代》周刊今年想要传递的信号。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