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埃博拉病毒肆虐 奏“窮國悲歌”

亞太日報

text

近日,埃博拉病毒在西非地區肆虐;30日,港媒報道稱香港亦有一疑似病例,雖港府隨後即進行闢謠,但該病毒倘若爆發所造成的後果卻不容小覷。31日,香港《星島日報》發表題為《埃博拉肆虐奏窮國悲歌》的社論,現摘編如下:

西非三國爆發歷來最嚴重的埃博拉病毒出血熱,本港醫務當局宣布提高防範。這個在地球肆虐了三十多年的致命傳染病,至今仍然無藥可治,反而後起的愛滋、禽流感和非典等疫症,都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治療藥物,反映各國科研機構和藥廠投放在這個“窮人病的研究資源嚴重不足。

埃博拉病毒最早於一九七六年在中非扎伊爾(今剛果民主共和國)發現,當年有六百多人染病,死亡率逾六成,後來每隔一段時間就在非洲爆發一次,殺傷力最大的品種致命率可高達九成。病毒洞穿人體血管,病人先內出血,繼而七孔流血不止致死,狀甚恐怖,曾經成為本港驚慄片的題材。

這一輪事態卻非同小可。今春開始的爆發由中非轉移到西非畿內亞、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三國,由今年三月至今已經有超過一千二百人染病,逾六百人喪生,本月曾經發生在三天內逾百人中招,染病和死亡人數是歷來最高,而且繼續急速擴散,首次由鄉村進襲城市,還有病毒附着人體坐飛機到尼日利亞。

地球一體化港加強戒備

此次病發國家呼籲國民不要握手和親吻,以免被傳染,不但有鄰國封鎖陸路邊境,還有航空公司停飛當地航綫。

本港由尖沙嘴重慶大廈到深水埗,都可以看到非洲人進行貿易,由水貨到二手貨都有。入境處記錄顯示,今年頭五個月,有四千人次來自爆發疫情的西非三國及鄰近國家。由於病毒潛伏期最長可達三星期,不能排除有染病者飛來香港的可能性,本港需要適當戒備防範風險。

正如廣東人嗜吃果子貍導致非典病毒入侵人體,非洲人嗜吃果蝠,導致埃博拉病毒從這天然宿主移至人體肆虐。埃博拉病毒透過血汗和排泄物等入侵人體傳染,其散播能力不及非典,卻仍然極速傳播,原因是當地衞生條件和意識差,又沒有藥物治療。

西非這三國都經歷了連年內戰和政變,國家貧窮,人均收入每年只得三千五百至六千三百港元,衞生條件差,教育程度低,半數人是文盲,不但諱疾忌醫,而且不肯隔離病人消毒,親人傳染多,還謠傳西方陰謀散播病毒,攻擊志願機構人員,以致無國界醫生和紅十字會一度要撤出部分災區。

藥廠無利圖研藥靠國防

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已經肆虐的埃博拉,至今既無疫苗預防,又無藥物殺毒,主要原因是即使藥廠花上大量資源研發出藥物和疫苗,莫說病人,甚至國家都買不起,要靠國際組織補貼,否則只能做蝕本生意,不像今時今日五花八門的愛滋病藥可以帶來滾滾財源。

現時只有一家加拿大藥廠研發埃博拉藥物有進展,原因是得到美國國防部資助約一億港元。五角大廈如此慷慨,原因是視埃博拉為“甲類優先病原體,與炭疽同級,可用作生化武器和生化恐怖襲擊。

此次病毒抗散迅速,連香港和歐美國家都要加強防範,無論從人道或者國防考慮,都令尋求抗毒之法更形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