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 日本新刺激計劃難以拯救"安倍經濟學"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 錢錚)日本總規模28.1萬億日元(1美元約合102日元)的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正式出爐,規模僅次於2009年的56.8萬億日元和2008年的37萬億日元,是金融危機後第三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

日本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意在投資基礎設施和改善公共服務,並期待借此將日本經濟拉出通貨緊縮泥潭。但這項被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稱作“投資未來”的計劃能否如願生效?能否幫助失速的“安倍經濟學”重新啟動?

“安倍經濟學”存在局限性已是多數經濟學家的共識。日本央行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帶來的日元貶值和股市升值已出現反轉,企業業績開始下滑,個人消費依舊低迷,通縮風險如影隨形。安倍希望借助財政刺激重振經濟,但願望可能再次落空。

從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的資金來源看,日本國家和地方財政直接支出約7.5萬億日元,財政投融資約6萬億日元,其餘約14.6萬億日元將來自金融機構和民間企業投資。

但如何確保資金來源,卻令日本政府撓頭。日本財政狀況本就捉襟見肘,政府債務總額已超1000萬億日元。2015年度日本財政決算盈餘只有2544億日元,因實行負利率日本政府2016年度可節省國債利息開支1.8萬億日元,但兩者相加仍與7.5萬億日元相差甚遠。

為確保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能夠實施,日本政府將增發建設債券,但財政專家指出,這將導致日本財政狀況進一步惡化,日本要實現2020年財政盈餘的目標將更加困難。

正因為財政緊張,所以積極利用財政投融資成為本輪經濟刺激計劃的一個特點。所謂財政投融資是指政府為實現特定目的,利用國家信用將民間閒置資金集中起來,不以盈利為目的向企業提供貸款。但日本《每日新聞》社論指出,財政投融資有可能令國有資金流向民間金融機構不願提供貸款的“無用項目”。

財政投融資在日本曾被稱作“第二預算”,但由於催生了一些燒錢的公共項目,日本從2001年開始推動相關改革,把財政投融資餘額從當時的超過400萬億日元,縮小到2015年末的不到160萬億日元。此次日本政府提出積極利用財政投融資相當於“開倒車”,甚至有媒體諷刺這是“返祖現象”。

民間企業投資更是未知數。《朝日新聞》指出,在日本人口正在減少的背景下,想要在國內擴大生產的日本企業應該很少。加之當前利率已處在歷史低位,政府即使提供低息融資也很難刺激資金需求出現大幅上升。農林中金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南武志還指出,政府金融機構所提供的低息融資可能進一步打壓本就經營形勢嚴峻的民間金融機構。

日本國內輿論普遍認為,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是“吹出的一個大泡沫”,實際實施效果無法預料。日本政府一廂情願地預計,本輪經濟刺激計劃將在未來兩年內推動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約1.3%。但日本智庫三菱UFJ專家植野大作說,過去日本政府也曾多次使用財政刺激,但對經濟活動的刺激效果卻都很有限。

另外,日本本輪經濟刺激計劃包含很多公共項目,還有現金補貼。日本共產黨委員長志位和夫因此批評這一經濟刺激計劃“準備向已經破產的大型公共項目撒錢”。

南武志則指出,同樣是基礎設施建設,大城市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確實能拉動個人消費,但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裏包含的建設和完善農林水產品出口基地等措施恐怕難以很快產生經濟復蘇效果。

日本《每日新聞》說,日本需要的不是支撐眼前的景氣,而是需要耐心實施能使經濟步入長期增長軌道的政策,如應對老齡化等,新經濟刺激計劃對此卻幫助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