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学一经轻一经 *
一个行菩萨道的人要发四弘誓愿,四弘誓愿之一是“法 门无量誓愿学”。但是如果你感到这一生学无量的法门,力不 从心,那么专精于某一部经,或者某一个法门的学习,这也 是完全可以的。但是要生起忏悔的心,要生起惭愧的心,为 什么做不到法门无量誓愿学呢?这都是往昔的业障。如果别 人能够学习众多的法门,能够对佛陀的初时、二时、三时教 法有着全面的理解,能够读懂《阿含经》,读懂《金刚经》, 读懂《法华经》、《华严经》、《无量寿经》、《药师经》、《地藏 十轮经》等等,我们要对这些能够学习众多佛法法门的人, 生起赞叹随喜的心。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呢?就是因为我们汉传佛教,现 在有一些状况其实是很令人痛心的。比如有的人热爱一部经, 如《金刚经》,认为《金刚经》是甚深般若波罗蜜的法门。佛 在《金刚经》里说:“一切诸佛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 从此经出。”所以他要弘扬《金刚经》。但是弘扬《金刚经》, 不能轻视了其他的佛教经典。比如说有人热爱《无量寿经》, 喜欢念阿弥陀佛,而一些弘扬《金刚经》法门的人,就会看 不起他们:“你学那干什么?《金刚经》才是甚深般若波罗蜜。” 可是,《无量寿经》也是佛亲口所说,不能轻视。因此不能学 一经轻一经,甚至学一经轻一切经,这是过失。有人热爱《无 量寿经》,喜欢念阿弥陀佛,这非常好,世上多一个念阿弥陀 佛的人,我内心都多一分欢喜,我会举一万只手表示赞成, 赞叹随喜。末法时期,念佛法门确实是成就众生的一条大法 船,但是很多喜欢《无量寿经》的人、念阿弥陀佛的人会说: “这是佛陀唯一的本怀,只这一部经就可以了。”你要去劝他
学习《金刚经》,学习《法华经》,学习《楞伽经》,他会很不 屑,你去劝他学学二谛,听听无我,证证空性,他会很不耐 烦,很不屑:“你要当佛学家是吗?我一句佛号解脱生死。” 所以大家能理解吗?这就是在不经意当中,学一法轻一法, 学一法轻一切法。说得更严重点,就是学一经谤一经,学一 经谤一切经。这是过失,是非常严重的过失。所以《金刚经》 说要对佛陀说的法门不生诽谤。有人觉得这一条很容易做到, 其实有意的诽谤不会做,但是由于无明、由于愚痴,这些无 意中对佛陀亲口所说经典的轻视与诽谤,我们汉传佛教每天 都在发生着。所以今天再次强调,一个发菩提心的人,一定 要誓愿“法门无量誓愿学”。
再多说几句。同样的,应该怎么样看待善知识?末法时 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善知识难遇,也就是好的老师不多。 但是从目前情形来看,往昔发了大心的菩萨们,有很多菩萨 现在都在这世界上弘法。如果能够找到一位有正知正见的、 有修有证的好的老师去追随学习,这是福德的显现,非常好。 但是,千万注意,就像前面讲的,不能学一法轻一法,不能 学一法轻一切法,同样不要因为追随这个老师而轻视其他的 善知识。现在佛教界的状况是,很多佛教徒追随某一位法师, 或者追随某一位堪布、某一位仁波切、某一位大德居士,有 着强烈的执着,认为只有我追随的这位老师,似乎才是唯一 正确的老师,对其他的善知识轻视、排斥甚至诽谤,这是严 重的过失,其实这是在无意中谤法。所以我今天强烈呼吁, 在这里跟我学习佛法的各位朋友们,一定要对我们这个世界 上一切的善知识,具有正知正见、有修有证、能够弘扬佛陀 正法的法师们、堪布们、仁波切们、大德居士们,都要尊重、 随喜、赞叹、供养,这是学习大乘佛法的人应有的心态。
回到经文,佛陀说:
“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
一个人听了《金刚经》信心不退转、不生诽谤,他的福 德,比那个做了无量的身命布施的人的福德还要多。
“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信心不逆、不生诽谤都具有那么大的福德,那么能够书 写——书写就是流通——还能受持、读诵,还能为人解说, 这个福德是不可思议的。看下一句经文,老师说: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 边功德。”
《金刚经》的功德是不可思议、不可称量的,是无边的 功德,为什么?因为《金刚经》所弘扬的甚深般若波罗蜜法 门,能够让我们众生知一切法无生,能够令我们证空性、见 实相,走向解脱,是众生成佛的大法船。这么具有不可思议、 不可称量、无边功德的法门: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大乘者”、“最上乘者”,对应着梵文“agra-yāna”、 “śreṣṭha-yāna”。“agra”和“śreṣṭha”,意思都是“最上、最 好”,所以在这里不必分别什么是发大乘者、什么是发最上乘 者。在这里佛陀不过是用重复性的、强化性的语气,表示般 若的甚深波罗蜜法门,是说给发大乘心的人的,这是一种强 调语气。看下一句经文: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 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段经文从字意上很好理解,不需要做过多的解释,就 是“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教有一句话叫“荷担 如来家业”,用肩挑起佛陀的法,也就是传承佛法的意思。下 一句经文: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 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什么是“乐小法者”?指后边所说“著我见、人见、众 生见、寿者见”的众生。什么样的人是著了我见、人见、众 生见、寿者见呢?是不愿意学习无我法的人,也就是不愿意 发心走向解脱的人。其实小法指的就是人天乘的法,喜欢轮 回、热爱生死而不希求解脱的人,就是“乐小法者”。这些不 希求解脱的众生,对于这部《金刚经》是不能听受读诵的, 更不能为人解说。看下边的经文,老师说: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 所应供养。”
只要有这部经在的地方,一切的天人阿修罗,都应该供 养,为什么?
“当知此处,则为是塔。”
因为有这部经在的地方,如同就是佛塔。前面解释过, 印度人建塔主要是为了供养佛的舍利、佛的遗骨,所以塔是 非常神圣的地方。佛陀在这里又一次强调,只要有这部经在 的地方,就如同有佛的舍利。
“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对这个地方必须生起恭敬的心,要作礼,要围绕——这 个围绕具体讲是右绕,所以大家注意,到了佛教的场所,到了寺院、塔庙,凡是遇到需要供养恭敬的佛教圣处,一定要 注意,要右绕,右绕是增上。“以诸华香而散其处”,华就是 “花”,用花跟香散在那个地方,以示供养。
第十五段经文学习圆满了。
*违缘表证量 *
第十六段经文,老师说: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 人轻贱,”
一个人受持读诵《金刚经》,但却被别人轻视、屈辱—— “轻”就是轻视,“贱”就是侮辱、屈辱。看下一句经文:
“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 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正是因为受持读诵《金刚经》而被人轻贱,往昔多生累 劫的相似相续中所造种种的恶业,这些恶业原本会驱使你在 未来的相似相续中堕于恶道去受苦,但是这一世由于受持读 诵了《金刚经》而被人轻贱的缘故,往昔多生累劫相似相续 所造的种种应让你堕入恶道的种种罪业,就消灭掉了,也就 是未来恶道可以不去了,不仅如此,最终还会引领着你得到 无上的正等正觉。
所以要注意,有人学了佛,觉得一学佛,有了佛菩萨的 加被,一切就应该变得顺利,变得吉祥,发现学佛后出现了 种种不如意的事情,比如说遭人轻贱,那么有人就想不通: “我学习了佛法,那么虔诚地每天诵持《金刚经》,那么虔诚 地念佛,怎么还遭遇种种不吉祥的事情呢?”《金刚经》这段
经文就解释了这个问题。这在佛教里叫违缘。学佛的过程中 有可能出现违缘,即学佛过程中出现种种障碍,出现种种不 如意。但是,对一个发了大心的菩萨、一个真正的修行者而 言,出现违缘恰恰是修行有所证量的表现。一个大修行者出 现违缘的时候,内心是生起欢喜的。当然对于我们普通的凡 夫而言,很多人接受不了,不愿意接受违缘,甚至承受不了 违缘的打击。
当然也可以修一些法,暂缓违缘的出现,或者降低违缘 的程度。比如说,在藏传佛教的修行里,一个初入藏传佛教 法门的人,都要修四加行,比如说磕大头十万、供曼扎十万、 诵金刚萨埵百字明十万遍、修上师相应法十万,这些加行的 法,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消我们众生往昔的业,怕我们正式修 行大法的时候出现太多的违缘而我们凡夫承受不了。但是要 再强调一遍,真正发大心的菩萨是不忌讳违缘的,违缘的出 现,恰恰是修行有所证量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