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業務為何虛增1萬億 公司回應因系統升級造成錯誤

北京青年报

text

【亞太日報訊】屋漏偏逢連陰雨,近日深陷“內幕交易”風波的中信證券,因中國證券業協會的“證券場外衍生品月報數據”再次站上風口浪尖。中證協數據顯示中信證券互換業務累計虛增10633.63億元,中信證券昨天回應稱是因公司系統升級造成的錯誤。

事件

互換業務規模半年“虛增1萬億”

中國證券業協會昨天發布了2015年第二期《場外證券業務開展情況報告》,報告顯示,今年10月,中證協發現中信證券自2015年4月至9月報送的場外衍生品月報數據出現重大誤差,造成其間該司各月互換業務新增規模及終止規模同時虛增,累計虛增額達10633.63億元。

不過,上述虛增未對每月存量規模造成影響。該誤差影響范圍包括2015年4月至9月各期《證券公司場外業務數據統計報表》中互換業務月度新增、終止及年度累計規模,相關數據已在本期報告中予以修正。

報告還表示,協會正在進一步調查核實,發現違規情況將視情節相應采取自律管理措施。

分析

中信證券關注度再上升

今年9月,因涉嫌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中信證券包括總經理程博明在內的多名高管被查。剛剛遭遇人事地震,又被“數據虛增”疑云籠罩,而由于涉及虛增的時段為今年4月至9月,恰逢股災及救市關鍵時點,讓這一事件更加敏感,中信證券關注度再次爆表。

對于中信證券的上述數據,有業內人士稱,券商每個月都會向中證機構間報價系統上報上月的互換業務數據,但作為一個備案的統計數據,并不會對下個月的互換額度產生影響,不清楚虛增有什么作用。

也有熟悉收益互換業務的市場人士表示,虛增業務規模可能為了掩蓋資金的真實去處。“因為融資融券額度有上限,券商手里即使有錢也會碰到天花板而借不出去,于是資金可以走收益互換,而且很隱蔽。虛增的這些錢可能做了其他的用途,最后被發現沒有用來做互換業務,所以才是虛增。”

澄清

系個別信息報送錯誤

從中證協披露的情況看,中信證券六個月內累計虛增互換業務規模1.06萬億元,月均虛增約為1500億元-1600億元。而中信證券2015年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30日,其衍生金融資產僅為154億元。

昨天,中信證券對虛增事件做出回應,稱“出現相關問題是因為公司系統升級造成了對外報送個別信息的錯誤,主要涉及互換業務2015年4月-9月新增規模和終止規模的數據錯誤,但存量規模數據是正確的。公司在發現相關問題后,已于2015年11月初進行了數據更正”。中信證券還表示,當前公司互換業務的規模不超過400億元。

解讀

互換業務杠桿比率頗高

攪動市場的“券商收益互換”究竟是什么樣的業務?

據了解,收益互換是一種重要的權益衍生工具交易形式。基于股票的收益互換,是客戶與券商根據協議約定,在未來某一期限內針對特定股票的收益表現與固定利率進行現金流交換。簡單來說,即客戶向券商支付固定利息,而券商向客戶支付指定的股票收益,以此進行互換。

作為券商的一項創新業務,收益互換于2012年底啟動試點,首批獲得試點資格的有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證券、銀河證券、招商證券、光大證券等六家券商。

從券商收益互換業務的特點看,這不僅是一款杠桿產品,并且杠桿比率很高,客戶可以自身信用擔保或提供一定比例的履約擔保品,只需支付資金利息即可換取股票收益。業內人士透露,對于資質優秀的客戶,潛在杠桿率甚至可以達到近5倍。從目前試點券商的業務模型分析,互換業務產品為場外協約成交,股票收益互換雙方的交易價格并不固定,客戶與證券公司一對一議價,簽署協議即可達成交易,無須在證券公司開戶。互換方向和掛鉤標的也沒有嚴格規定,完全按照客戶需求設計。

誰在使用收益互換產品?來自券商機構的資料顯示,收益互換對客戶門檻要求較高,一般要求凈資產規模不低于2000萬元,金融類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證券投資經驗不少于兩年。從客戶群體看,使用收益互換業務的客戶包括:專業二級市場投資機構,主要是為了放大交易杠桿;金融中介,主要是專業從事大宗交易的機構,可以利用股票互換業務放大承接業務的規模和效益;金融機構,主要是為了通過該業務向證券公司購買A股掛鉤的衍生工具;還有就是一般企業客戶。

趨勢

收益互換業務悄然壯大

實際上,上市公司本身也是這款工具的重要使用者之一。

11月19日晚間,銀河生物發布公告稱,截至當日收市,公司控股股東增持公司股票合計1100萬股,均價為23.60元,耗資約2.6億元。此番增持,即出現了收益權互換的動作。據其公告,銀河生物大股東通過華泰期貨以收益權互換方式增持公司股票505萬股;通過華融證券以收益權互換方式增持公司股票595萬股。

今年3月份,恒順電氣發布了公司部分董監高將融資增持公司股份的公告。根據方案,增持人員先以自籌資金2300萬元認購由深圳華銀精治成立的“領先六期基金”,由國信證券在二級市場上買入處于公開交易中的公司股票,以此完成整個增持過程。之后,華銀精治與國信證券簽訂收益互換合同,在二級市場實際增持恒順電氣241.42萬股。值得關注的是,在此次增持中,國信證券提供了4600萬元的融資資金。這意味著,恒順電氣高管實際啟用了1:2的杠桿。而按照這一交易模式,在協議約定的一年交易期限后,券商將對融出的4600萬元收取約定好的固定收益,同時將所購全部股票的浮動收益結算給上市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在近年來層出不窮的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中,安排一定比例的杠桿已是普遍的玩法,如齊心集團、金龍機電、宜華木業、信質電機、芭田股份、通源石油等等。齊心集團控股股東以自有資金向參加員工持股計劃的對象提供有償借款,所籌集資金1800萬元委托給南華期貨,而南華期貨與國信證券簽訂股票收益權互換協議,由國信提供融資資金5400萬元,杠桿比例放大到3倍。

各方數據表明,作為券商的一項創新業務,2014年以來收益互換規模在悄然壯大。華寶證券的統計數據顯示,報價系統運行至2014年底時,已有21家證券公司開展了5833筆權益互換交易,累計初始名義金額4121.99億元。

而來自中證協的數據披露,今年10月,證券公司開展權益類場外金融衍生品初始交易2735筆,涉及初始名義本金1082.78億元;截至10月底,共39家證券公司開展了場外衍生品業務,月末未了結初始名義本金余額2792.1億元。其中,互換業務占比約44%,期權業務占比約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