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新常態”十三五規劃建議公佈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全文3日公佈,中共首次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向外界展示了更多細節和脈絡。

分析人士表示,五大理念是中共新一屆決策層在新常態下提出的最新發展理念,這既是對過去發展理念的繼承和發展,同時更具針對性和前瞻性,內涵更為豐富深刻,對發展的理解也更加深入精準。

剛剛公佈的建議全文進一步闡釋了五大理念的內涵和關係,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五大理念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是具有內在聯繫的集合體,深刻總結了中國實踐的寶貴經驗,體現了時代的新趨勢、新特點。”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說。

中共這一最新的發展理念是在國內外發展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情況下提出的。當前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同時,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依然存在,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尚在增多。

“十三五”時期,中國發展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最主要的就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增長動力正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在新常態下,中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

“五大理念正是適應新常態,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的路徑。”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中共這一新的發展理念具有鮮明的問題導向,直指當前中國存在的粗放增長、貧富差距、環境污染等問題,並針對性地開出“藥方”,將對中國經濟社會的轉型升級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主任謝春濤說,五大理念的提出,是中共發展理念的重大創新,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中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將有助於決策層更好地適應世界趨勢、解決中國問題。

改革開放30多年,中共作為執政黨不斷調整其治國理政的思路。中共的發展理念展示了時代主題和國家發展方向,刻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反映了執政黨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

伴隨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中共的發展理念也在不斷調整深化,但其“執政為民”的核心理念一直未變。

2003年10月舉行的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胡鞍鋼將這一新的發展觀稱為中國“第二代發展戰略”。他指出,所謂“第一代發展戰略”是1978年後鄧小平首先提出來的,主題是加快發展、不平衡發展,倡導“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第二代發展戰略”則更加強調發展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倡導共同發展、共同分享的“共同富裕論”,特別是突出了“以人為本”,從而解決了“發展目的是什么”的問題。

中共新一屆領導集體更是將人民的利益和福祉置於一切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上任之初就曾莊重承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習近平去年提出“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輿論認為,“四個全面”統籌協調了發展與改革、治黨與治國、內政與外交大計,其最終目標是為13億中國人民增加更多福祉。

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遵循的第一原則就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建議指出,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專家表示,五大理念對中國“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作出了部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早日實現中國夢提供了路徑支撐,從理念提出到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將讓中國人民更多受益於改革發展成果,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