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SOC实验室研究成果优先支持国内企业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訊]新一代資訊技術是資訊社會的核心,而集成电路產業是支撐資訊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2月4日,在由北京大學深圳系統晶片設計重點實驗室作為承辦的“新一代資訊技術科技創新和產學研新模式高層論壇上,北京大學教授SOC實驗室主任何進博士在接受亞太日報專訪時指出,北京大學深圳系統晶片設計重點實驗室與眾多半導體企業建立了戰略關係,直接服務的企業已經超過30家,同時何進表示北京大學深圳系統晶片設計重點實驗室支援民族IC產業義不容辭,最新研究成果都將優先支援國內企業。

论坛现场

為改變集成电路產業發展滯後狀態,國務院於去年發佈了《國家集成电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制定未來15年的產業發展藍圖。《綱要》提出成立專項產業基金,僅僅用了2個月,國開金融、中國煙草、華芯投資等8家企業就共同投資組建起這一國家級基金,同年11月華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戰略部副總經理周瑋一向外界透露,基金的一期融資目標1200億元已經完成。政府高層已將晶片產業發展提高到了國家戰略高度,從地方產業基金到國家政策支持,上下貫徹共塑“中國芯。而連番出臺的多項政策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地方層面配套積極佈局,通過產業發展股權投資基金支援重點企業的兼併重組及海外收購,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何進博士指出,提升振興集成电路產業不但影響著國計民生,更會關係到國防安全,以及中國未來在國際上的地位。

北京大学教授SOC实验室主任何进博士

作為中國頂尖高校北京大學早已經將系統晶片作為重點研究物件設立了相關實驗室,據何進博士介紹,北京大學深圳系統晶片設計重點實驗室已經成立四年多,見證了深圳IC產業從發展到壯大,並成為中國第一的發展歷程,對此何進表示為之奮鬥感到十分自豪。“新一代資訊技術科技創新和產學研新模式高層論壇也是基於整個大的政策背景之下召開,並邀請了管理部門、行業協會、學術界和產業界相關領導、專家和產業精英共聚一堂,探討新一代資訊技術科技創新和產學研合作的新思路、新模式。

據瞭解實驗室立足於珠三角良好的資訊產業環境,以面向產業的應用學術為導向,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研究,同時積極推動北大本部微電子學科基礎研究成果向產業轉移。目前,實驗室已經與珠三角眾多集成电路企業及研發機構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係,包括華為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香港物流與供應鏈研發中心、深圳艾科創新微電子公司、國家集成电路深圳產業化基地、香港中文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等,通過建立聯合實驗室、合作專案研究、委託專案開發以及實習生派遣等方式開展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同時何進表示,北京大學深圳系統晶片設計重點實驗室直接服務的企業已經超過30家,在其產業升級等方面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幫助,支持民族產業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未來仍將把最新的研究成果首先投向國內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