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北京市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陈杭 摄
中新网北京5月1日电 (陈杭)北京市援鄂医疗队151名队员来自13家市属医院,在武汉连续奋战65天,与武汉协和医院共同承担三个病区150张床的重症患者救治任务,累计收治患者345人,重症、危重症占88%,治愈出院患者220人,医务人员零感染。
北京援鄂医疗队队长、职工代表刘立飞1日在发布会上提到以上内容。
北京市援鄂医疗队1月27日紧急受命驰援武汉,在重症定点医院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承担救治任务,成为去得早、回得晚的医疗队之一,荣获全国新冠肺炎防控先进集体,2名队员荣获先进个人称号。
非典“老兵”、90后齐上前线
在北京援鄂医疗队中,冲向武汉保卫战的最前线的,既有参加过非典的“老兵”,也有瞒着父母冲锋陷阵的90后、95后。
穿上防护服进隔离病区工作至少4小时,没法上厕所,北京中医医院护士蔡卫敏给同事们演示穿纸尿裤,这时候不顾形象了,第一次站着尿不出,第二次裤子两边都湿了。
下夜班的护士赶上了大风,摔倒在地,膝盖也磕破了,年轻的小护士帮患者翻身扭伤了腰。世纪坛医院丁新民把“有事找我”4个大字“顶”在了防护服额头上,体现了科主任的责任与担当。宣武医院肖汉医生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别人都是“去武汉”,他说自己是“回武汉”,直到离开武汉前才敢告诉妈妈他在武汉呢。
天坛医院负责院感工作的59岁石阿姨看着孩子们做好防护,安定医院59岁的姜长青主任每天在心理驿站缓解大家的心理压力,年过50的安贞医院贾明主任、朝阳医院张黎明主任,还和年轻人一样主动值夜班。
3月30日,同仁医院护士祝丹丹哭着和病房里曾经最任性的病人老胡告别,老胡答应好好配合治疗,用实际行动回报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爱护。
91岁“四野老兵”出院前敬军礼
“每一位医患,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刘立飞说道。
91岁的孙爷爷是四野战士,刚入院时病非常重,医护人员特别照料他,出院时他坐在轮椅上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朝夕相处2个月的医护人员都流下了眼泪。
41岁的高龄产妇刘女士刚来时插了5根引流管维持生命,医护人员一直鼓励她坚持下去,出院时她说“我一定会让孩子记住这份恩情”,北京市援鄂医疗队离开武汉时,她主动到酒店送别,跟在车后深深地鞠了一躬。
喻女士是武汉当地的一名护士,在院期间经常安慰同病房的病友,她说隔离结束以后,尽快返回医院工作,和同事们一起战斗。朱叔叔和老伴都确诊新冠肺炎,老伴已经去世,医护人员为了朱叔叔的康复,对他隐瞒了这个消息,得知真相后他选择坚强地面对未来。
司机游师傅经历了6天3500公里的艰险旅程,运来拉萨援助物资,车在雪山上熄火4小时,差10厘米掉下悬崖。这些感人的故事深深地鼓舞了每一位医疗队员。
刘立飞提到,医疗队注重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关怀,鼓励患者坚定信心、战胜疾病;制定了会诊、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18项核心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患者,开展患者心理干预;快速推进高流量吸氧、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等治疗手段;与北京开展5G远程会诊,最大限度利用北京专家资源救治患者;提高了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得到了当地医院的肯定和患者的信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