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7月19日電(記者張亮)“把老房子裝修成這樣,不僅可以做穆斯林家訪接待,我們自己的居住環境也有了很大的改觀。”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東塔寺鄉穆民新村村民周生岐說。
自2009年開始,國家民委和財政部聯合開展少數民族村寨保護髮展工作,截至2013年底,中央財政已投入9.1億元資金,重點保護髮展了包括穆民新村在內的600多個少數民族村寨。
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集中反映了少數民族聚落形成和演變歷史過程,相對完整地保留了各少數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文明多樣性的重要體現。2009年,財政部和國家民委聯合開展了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試點工作,並印發《關於做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在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確定了121個試點村寨,涉及27個少數民族。
寧夏吳忠市利通區東塔寺鄉的穆民新村,就是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髮展項目的一個試點。走進穆民新村,回族風情建築、女子經學院、回族口弦、花兒,處處都流淌著回族傳統文化。正是基於這樣的民族特色,當地決定把穆民新村打造成國內首個穆斯林家訪接待景區。
“政府決定投資7800萬元,充分利用穆民新村的回族特色,將這裡的民居、民俗、民風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合打造成民族特色旅遊區。目前一期已經完成對48戶回族村民居所的改造,穆斯林特色家訪接待吸引了眾多來自香港、台灣以及阿拉伯國家的遊客。”東塔寺鄉鄉長劉娜說。
在周生岐家中,記者看到傳統農居經裝修改造後變得乾淨、寬敞,外墻的回族磚雕和屋內的阿拉伯文書法凸顯了少數民族文化氛圍。周生岐告訴記者,高峰時一週能接待10桌遊客,一年帶來的收入能達到5萬元。
記者在一些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項目試點村採訪了解到,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髮展項目還結合了新農村建設、危房危窯改造、扶貧移民等其他項目,在對少數民族村寨基礎設施的改善、建設中充分融入本民族文化的因素。位於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的原隆新村是一個生態移民村,當地政府專門投資400萬元為來自山區的回族移民建造了獨具回族特色的民居。
國家民委經濟發展司相關負責人介紹,4年來,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保護與發展不僅有效改善了少數民族群眾的生活環境,還使少數民族在本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中享受發展帶來的紅利,實現了文化保護和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