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前,武汉黄鹤楼重新开放的首日,迎来了两位特殊客人,它们是武汉海昌极地海洋公园的两只温带企鹅,大七和小七。
企鹅属于鸟类,直肠短,排便频繁。为了让两位明星主播的打卡之行顺利,陪同的工作人员需要对它们的出行区域提前预约,并提前在现场做好消毒工作,并且一路跟着铲屎、消毒。对外面世界新奇打量的两只小企鹅,引来观众好奇围观。
在4月8日武汉解封的第一天,两只呆萌企鹅也首次走出武汉海昌极地海洋公园,打卡了武汉地标黄鹤楼,江汉关的钟楼,湖北省博物馆和武汉长江大桥,成了动物界的旅游达人、直播网红。
企鹅大七、小七在武汉长江大桥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们想通过这一方式,展现武汉重启后的魅力和风采。”武汉海昌极地海洋公园总经理谭文成告诉界面新闻。
4月29日,武汉海昌极地海洋公园关闭接近100天后刚恢复开放。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海洋公园从1月23日开始闭馆,全体员工中15%留守公园内,封闭式生活,保证园区里的动物保育、设备运营、安全管理和后勤支持,和海洋公园的全体动物们生活在一起。
武汉海昌极地海洋公园共有数百只珍稀南北极动物和海洋生物,极地企鹅、温带企鹅、白鲸、海豚、海象、海狮,还有陆地的萌宠动物,鸟、羊驼、小熊猫。另外,海洋鱼类,鲨鱼、海龟等等,大概有一万余只。即便疫情期间闭园没有生意,这些动物们的吃穿用度消耗一点也没有减少。
谭文成告诉界面新闻,海洋公园每个月都有巨大的刚性成本支出,扣掉人工费用,剩下的海水盐、水电费、饵料这些费用支出必不可少,海水盐一个月的消耗就在60吨左右。
公园原本储备的海水盐和饵料能支撑园区运营到3月底,但疫情防控期长过预期,海洋公园主动沟通,经过武汉市政府的积极协调,海水盐和饵料等动物必备物资的运输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保证整个公园正常度过了闭园期。
疫情期间,园区内对动物疾病的养护和监测比平时更为频繁,留职员工工作量有增无减。“他们几乎一天都没休假,工作比较辛苦。”谭文成说。好在通过消杀防控,整个疫情期间海洋公园没有一例员工确诊病例。
相比主题乐园和景区,海洋公园在疫情期间仍然需要维持场馆设备(如空调等)的正常运行,以及所有生物、员工的日常开支,成本支出缩减程度非常有限。海昌海洋公园发布2019年财报时透露,如果疫情能在3月底得到控制,预测全年收入降幅在30%左右。
疫情期间为了和游客保持互动,增加线上体验与交流,海昌海洋公园在解封前开始尝试线上游览、直播等推广方式。
武汉海昌极地海洋公园把园内的一些动物打造成动物明星:包括企鹅旅行家大七、小七;时常被“女朋友”欺负的北极熊梦龙;还有担任了巡检员角色的海狮小呆,和其他动物、员工演出了情景剧,提醒观众要勤洗手,将口罩扔到专用垃圾桶。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其他城市的海昌海洋公园也尝试了新的营销思路。上海海昌海洋公园除了直播明星动物,同时让保育人员线上讲解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惯、饮食爱好、繁育知识点。
“以往游客在游览海洋公园的时候,不会与饲养人员有机会互动,只是通过简单的语音讲解、文字展板来了解。而这些直播可以寓教于乐,从科普的角度切入直播内容,和观众发生有益的互动。”海昌海洋公园集团营销中心高级总监郑芳对界面新闻称。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在疫情期间推出了“江豚机器人科普秀”的直播展示。江豚机器人以中国特有珍稀物种长江江豚为仿生原型,融合流体力学、仿生运动学、人工智能、3D打印、传感及驱动等多学科知识设计而成。这也是海洋馆对未来科技的一种尝试。
江豚机器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郑芳表示,从春节起至今,海昌海洋公园在新浪微博、淘宝、飞猪、抖音、快手等10个主流视频平台共进行约70场直播,即时观看直播的人次达3500万。其中“企鹅和鲨鱼的无聊大赛”引15万用户围观。通过直播,海昌飞猪旗舰店粉丝增长率达50%。
“疫情之前我们也做过直播,但内容主要是一些重要节点活动,明星打卡园区等,而这次疫情期间,受到启发从科普入手,将园区的展示转到后场,讲平时游客看不到的后场的幕后故事,比如新孵化的小企鹅的直播,与游客产生情感共鸣。”郑芳说。
另外在疫情期间,海昌海洋公园在官方平台快速上线“海博士在线咨询”版块,由海昌专业动物养护团队为用户们解决饲养管理、科学喂养、日常健康、展缸景观等面临的问题。恢复开园后,由于目前只能开放户外场馆,部分室内场馆和项目没有开放,海昌海洋公园大部分项目采取了售卖双次票的形式,游客一次购票可在今年两次入园。
海昌海洋公园2019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01亿元,同比增加56.52%;期内归属股东净利润2508万元,同比减少36.6%;毛利率维持在45.9%(2018年约为49.8%),主要由于新项目首年运营成本较高及毛利率低所致。
目前海昌海洋公园在建及已建成项目10个,其中郑州项目土建部分已完成70%,上海项目二期、三亚项目一期二组团还在规划中。截至五一假期,上海、武汉、成都、青岛、三亚、大连的7座主题公园室外已部分恢复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