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合早報網,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日經新聞社舉辦的“亞洲未來國際大會上的主題演講中談到,未來20年的亞洲,關鍵的行動方仍然是美國、中國和日本(印度也可能扮演重要角色,但主要在南亞而不是東亞)。
區域强國何去何從?
美國20年後依然會是世界上的主要超級强國。以絕對值來說,中國的GDP大概會趕超美國,但以人均值來說却不會。美國還會是全球最先進經濟體,在創新、科技及人才上領先。美國武裝部隊也依然會是世界上最先進和銳不可當的。
儘管美國也需要關注世界其他地方,它在亞洲將繼續是重大利益攸關者。美國在亞洲依舊會有重大利益、投資、市場和許多朋友。美國有很好的理由全面地與區域維持聯繫。
除了美國,中國也將在區域扮演關鍵角色。事實上,亞洲接下來20年的最大改變,將是中國實力與影響力的增長。區域國家還在適應這情况。
世界銀行預測,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將在今年底成爲世界最大經濟體。未來20年,它將增長3-4倍,生活水平將達到中國人所說的“小康社會。與中國的經濟與實力相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將成爲更先進和有力的武裝部隊。解放軍正發展與采購先進軍事硬件與技能如隱形戰機、航空母艦及網絡戰爭。在精密度與攻擊範圍上,解放軍還遠不能與美國軍力同日而語,但也是不可小覷的力量。
但中國面對嚴峻的人口結構挑戰。因爲其一胎化政策,中國將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最快的國家之一。中國的勞動力人口已達到頂峰幷開始萎縮。20年後,中國將有接近3億老年人(滿65歲),幾乎是目前的美國總人口。中國可能在變富之前變老。
自泡沫經濟破滅以來,日本度過了艱難的20年。首相安倍晋三以他的“三隻箭鼓舞了信心,幷實行了復蘇經濟的艱難改革。我有信心日本在20年後還會是個主要强國。它將繼續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在科學與科技上有許多强處。在美日安保同盟的框架內,它也將繼續爲區域和平與穩定貢獻力量。
和中國一樣,日本也面臨嚴峻人口結構挑戰。日本的人口正快速老化和萎縮。日本人口將在20年後萎縮近1000萬,或是兩個新加坡的人口。一些人預測,日本的百歲人瑞將同新生兒(不足一歲)一樣多。
要緩解問題有兩個可能的途徑。一個是移民,但這在政治上似乎是不可能的。另一個是通過改革復蘇經濟,這將提升生産力和鼓勵更多婦女加入職場。安倍的“第三只箭瞄準了正確的目標,但結構性改革的成果要很長時間才顯現,往往是幾次大選以後的事。關鍵的問題是:改革會帶來痛苦和失業,安倍和他的繼承人能不能够爭取到長久支持改革的政治共識,以便最終享受其成果?
改革的成功也取决于日本的外部環境。日本若同鄰國保持良好關係將能促進經濟合作,而這將提供讓改革顯示成果的最好機會。要不然,區域摩擦將削弱信心,妨礙貿易與投資。
二十年後將是中日戰爭與太平洋戰爭結束一百周年。因此,另一個關鍵問題是日本與其鄰國,尤其是中國與韓國,是否能對歷史取得和解,合力爲未來營造雙贏局面。當然,這不只是日本的問題,也有賴于其鄰居的態度與行動。和解與合作不能單靠一方來達成。
關鍵因素
未來20年亞洲的發展取决于兩個關鍵因素。第一個是中美關係。不論是對中美或其他國家而言,中美關係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正如奧巴馬總統和習近平主席不久前所說的,兩國儘管有摩擦和紛爭,却有許多共同利益。中國依賴美國的市場和科技,美國公司則視中國爲重要的出口市場和生産基地。雙方意識到必須在全球課題上合作,不管是處理朝鮮半島局勢,還是應對氣候變化。
無論如何,中國崛起對中美關係將是巨大的挑戰。歷史證明崛起的新勢力常會與現有權力發生衝突。無論哪一方,都會有人懷疑和不信任另一方的動機。要消除相互猜忌,幷達致一個可行且和平的包容和共存方式,雙方需要極大的克制和智慧。
另一個影響區域發展的關鍵因素是民族主義如何發展。它能否成爲一種民族自豪感和自信的根源,促進國家之間和平與有益的競爭,如同索尼(Sony)、三星(Samsung)和聯想(Lenovo)一樣?抑或會成爲一種惡性的民族主義,加劇防禦心理和不安全感,幷産生敵意和緊張,從而讓歷史的包袱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