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数字药监” 推进药品“智管”

中国新闻网

text

今年7月,国家药监局与浙江省药监局对药品安全智慧监管“黑匣子”应用试点企业开展现场调研。 潘熙萍 摄

中新网杭州8月26日电(祝晓艳)2003年1月,“数字浙江”建设拉开大幕。此后18年,其成为浙江发展蜕变的重要引领。“数字浙江”正向更深层次、更多领域稳步迈进。而关乎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药品监管,在数字化进程的浪潮中是如何推进“智管”?

** “数字药监”构筑“四梁八柱”**

今年,随着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号角的吹响,《浙江省“数字药监”建设方案》应运而生。打造“141”集成工作体系成为其总框架。所谓的“141”就是“一个平台、四个面向、一个探索”,用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徐润龙的话说,数字化改革不仅仅技术改革,更是思维和认知的变革,它是系统集成的整体,每个人都要成为主角。

“数字药监”是面向监管、面向产业、面向公众、面向机关四个大方面的应用,包括打造一体化的“数字药监”综合集成平台、推进药品监管数字化、产业赋能数字化等6大重点工作,以及“浙苗链”“浙药链”“黑匣子”等49项具体数字平台。

许多领域仍属“无人区”,需要勇闯一条新路子。浙江省药监局以“敢闯蓝海”的改革意识,专门成立了包括整体智治专班、药品风险精密智控专班、黑匣子工程专班等7个专班,并通过“揭榜挂帅”“最佳智慧监管应用”等模式让各地市县局参与进来,通过各方力量共同挑起改革大旗,构筑“数字药监”的“四梁八柱”。

** “黑匣子”探索非现场监管模式**

今年4月,一个类似飞机“黑匣子”的“数据盒子”出现在杭州钱塘新区的杭州澳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数据机房。别小看一个小小的数据盒,它的应用功能及其价值意义相较于飞机的“黑匣子”已经大大拓展和延伸。

它是借鉴了民航“黑匣子”理论,利用药品生产企业自身信息化系统,在企业安装用于接收存储关键数据的数据仓(“黑匣子”),自动收集企业生产源头采集的物料管理、生产工艺、质量检验、产品放行等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参数,做到关键数据自动收集、数据内容智能校验、风险信号及时预警。

在浙江省共有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企业70多万家,传统的人工飞检、抽检,难免挂一漏万。现在“一屏掌控”便能一目了然,及时掌握企业情况。

“黑匣子”应用共有四大应用场景,具有“固证+震慑、自律+他律、服务+警戒、复盘+调查”四大作用。

我们拿“全程可追溯”应用场景来说,以往当企业发生安全事件时,调查组要在企业待几天几夜,把涉事药品的所有记录翻一遍,不仅效率低,还有可能遗漏和出错。现在通过“黑匣子”应用,可以快速调出涉事药品的原辅料情况、生产过程情况、成品检验放行情况等,从而辅助事后调查、原因分析,实现可追溯、可还原、可复盘。

该应用还被评为数字经济系统一等场景应用。目前已接入248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共采集关键数据18.42万条。

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徐润龙表示,“黑匣子”就是“从无到有”,开创了“无时不在、无事不扰”的非现场智能化监管新模式。目前正在加快技术迭代,推动“黑匣子”向“灰匣子”“白匣子”及“一匣三区”升级,同时与经信厅的产业大脑融合,探索企业主体责任与政府监管责任结合、药品信用监管、加速医药企业向“未来工厂”转型的革命性新路径。

** 药品“智管”背后需多方协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浙江药品监管数字化建设深入药监系统的各领域、各方面、全过程。

今年4月,疫苗全链条追溯监管系统(“浙苗链”)正式上线,紧接着,药品风险精密智控系统S1、干部人事“一键通”项目上线运行,综合查一次、药械经营审批一件事、全省通办等工作有序推进,同时谋划了“数字稽查”“掌上检查”等。

数字化改革的意义不仅仅在具体的场景应用上,更在于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发生基础性、全局性和根本性的改变。

将来,全领域、全场景、全业务智控应用将会影响我们的方方面面,在线问药、在线就医、在线开方、在线下单、在线报销、送药到家的非接触、一流条、全天候服务,诸多领域中的数字化建设“红利”,将不断提升广大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然后“敢闯蓝海”的改革背后是牵一发动全身的撬动和裂变效应。“数字化改革不是单纯的技术工作,也不是一个应用、一个程序就能实现‘数字化’,要有‘舍我其谁’的主角意识。”徐润龙表示,“数字药监”改革之路仍然任重道远,数字业务集成以及多跨协同还需不断加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