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 沃克
已经“绷”了很久的中印关系,最近终于出现缓和迹象。
对于中国与印度关系发展来说,2020年可谓是急转直下的一年。两国交界处于去年6月发生流血冲突,并且,印度总理莫迪宣布禁用抖音、微博和微信等数百个中国APP,并放慢了对中国投资项目的审批速度。早在去年边境局势最紧张之时,印方搁置了来自中方的超过150项投资提案,其总价值超20亿美元。而在民间也出现印度民众打砸中国货的现象。
新年过后,好消息也传来。随着中印两军逐步在班公湖地区脱离接触,两国关系有所缓和,印度政府此前“积压”的大量来自中企的投资申请,也提上了审批日常。有知情人士透露,莫迪政府近期可能会给45项来自中国的投资提案“开绿灯”。
而印度商务部发布的数据表明,两国2020年贸易额依然可观。中印双边贸易总额高达777亿美元,高于同年度印度与美国的贸易额759亿美元。因此,中国取代美国,成为这一年印度的最大贸易伙伴。
2020年,中国依然是印度的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印度严重依赖中国制造的重型机械、电芯设备和家用电器,导致该国在2020年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额居高不下,达到587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印双边贸易差额已接近400亿美元。并且,印度从中国采购的商品额比它从其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和第三大贸易伙伴阿联酋采购的总额之和还要高。单看重型机械这一项,印度从中国采购的金额就占了该国进口该类商品的总额的51%。
这一现象颇耐人寻味。甚至有网友调侃称,印度人砸掉了中国制造的电视、冰箱、洗衣机、电脑、手机、节能灯泡,难道是为购置新货腾地方?
虽然印度怀有一颗想要强增其制造能力的野心,但是这个南亚国家向中国的出口额可能无法继续增长。销路不畅,又将进一步给生产链上游的制造环节带来不良影响。“虽然新德里很想摆脱(在工业上)对北京的依赖,但这在未来至少五年内不可能,它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新加坡国立大学专门研究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经济学家阿米滕杜·帕利特说道。
虽然两国时有纷争,但不得不承认中印在贸易上休戚相关。那么,中印双方怎样才能在经贸方面实现共赢?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震认为,要想实现此目标,印度应放弃当前的扩张政策,切实履行国际义务,并以开放和相互尊重的态度处理对华关系。否则,中印关系还是不能做到一帆风顺。
关于这一问题,亚太日报特约评论员胡麒牧也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实际上,中印在产业结构上有很好的承接梯度,所以,如果印度政府务实,就应该主动承接从中国转移出来的制造业和产业资本。在这个过程中,印度可以加速推进工业化,升级产业结构,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最后,还能缩小对华贸易逆差。对中国来说,这一资本输出过程可以消解产能过剩问题。此外,全球货币放水可能对中国造成的资产泡沫问题也能通过资本输出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而且,印度的资源要素成本低,能提升投资收益率。在中印经贸合作上,中国态度一直是很主动开放的,要去调整心态和主动作为的是印度政府。拒绝加入RCEP已经让印度错失了重要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机遇。其实,印度只需要取消人为设置的障碍,不要把经济问题政治化,通过市场机制让资源要素在中印间自由流动,就能实现双赢。
从最近印度政府的举动来看,两国经贸关系确实有复苏的迹象。本月22日,《印度时报》称,印度已经逐步取消对中国投资者的限制,并重新开始审批去年暂停的投资项目。据路透社报道,目前正在逐个批准中国投资计划达到了45项,涉及长城汽车集团、上汽集团等公司。媒体分析,这意味着中印关系已经开始解冻,长达九个月的僵局正被打破。
对此,杨震认为,印度政府是迫于无奈才这样做的,因为中印是邻国,有发展贸易的天然优势。其次,印度产业经济结构落后,对中国经济依赖程度高,加上又想实现工业化,需要外资和技术,而中国恰好能够提供,因此,尽管印度对中国实施侵略与扩张政策,但迫于形势,还是取消了对中国的投资限制。
外交学院苏浩教授指出了另一因素:印度总理莫迪之所以放开对中国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他想将国内民众的注意力从新冠疫情、农民示威和低迷的经济等本国的矛盾转移到它与中国的国际贸易上。评论员胡麒牧做出了类似的分析,称印度的这一举措说明新冠疫情已经重创该国经济,它急需外部资源的帮助。
(来源:亚太日报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