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中国平安将在科技方面至少投资1000亿元。而对于转型风口上的财产险而言,科技亦是推动转型的新引擎。
近日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平安产险首席科技官(CTO)顾青山透露:“和集团未来10年每年投入到科技相匹配的是,每年财产险板块也会拿出利润的10%左右投入到整个科技技术方面。实际上,目前财产险板块的技术团队在人力上已经增长了三倍左右达到了约1500人。”
近日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主持评选的“管理英才奖入围奖”揭晓,顾青山成为保险从业者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从仅作为渠道到场景化保险创新,再到如今的科技赋能,科技对于保险业的影响逐步深入。2017年,中国平安确立了未来十年深化“金融+科技”的发展战略,2018年中国平安宣布未来十年将在科技方面至少投资1000亿元。
内核:技术“赋能”主业
技术的力量不断在保险行业掀起变革的浪潮,从保险互联网到互联网保险、再到保险科技、科技赋能,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均在保险行业内成为热词。顾青山表示,“金融企业做科技的核心是让技术如何落地,如何服务现在的业务,而财产险有着更为复杂多样的应用场景和落地流程。”
纵观中国平安的科技架构,有作为技术驱动中心的平安科技,还有作为技术和平台的壹账通,而中国平安向下的各个分公司亦有搭建自己的科技中心。为加快技术应用落地推动业务发展,平安的科技支持从最开始集团集中IT力量来支持建设整个集团发展及各子公司技术需求,到旗下各专业公司均自建科技中心以快速响应、推动业务部门需求,目前业已形成集团技术驱动中心与各专业公司重应用落地的科技中心相结合的发展方式。
2016年,平安产险自建科技中心,除了研发人力的投入以外,大数据平台、大数据专家,以及AI专家这些领域的人力投入均是平安产险人才建设的重点。平安产险还专门设立了大数据团队和AI团队。
“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才以搭建技术平台,突破技术难题;也要结合不同垂直领域的数据基础;另外,金融行业本身规则的复杂性也需要业务专家配合支持,才能让技术发挥更大的价值。”顾青山说道。
过去10年间,中国平安已累计投入500多亿元用于创新科技的研发与应用。2017年报显示,该年平安的专利累计申请数高达3030项,较年初增长262.0%,涵盖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大数据和安全等多个技术领域。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平安的人脸识别技术准确率达99.8%,声纹识别文本相关准确率达99.7%,达世界领先水平。
科技更为核心的价值是提升传统金融业务服务水平与价值、“赋能”主业。
顾青山告诉界面新闻,“平安的技术应用以专业性基础为导向,随后再在积累之上,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平安在2015年左右就开始储备,做AI技术研究,后应用落地于与业务需求密切相关的人脸识别上,这源自金融保险机构对客户身份强验证所积累的大量真实数据,对算法模型搭建、训练优化算法模型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平安科技开发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服务200余项应用场景,并将声纹识别、微表情分析等AI识别和预测技术应用于“医食住行玩”多个领域,如机场、房管局、社保等场景。
转型:财产险变身科技公司
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如今的大数据、人工智能,顾青山经历一代技术升级的不断演进。顾青山对界面新闻谈到,“科技应用可能只是一个引子或者驱动,真正要发挥价值或者对业态产生更大价值,要看是否有深厚的专业基础。”
他亦坦言,“随着跨界融合趋势加速演进,保险业正面临新的竞争规则,保险行业的客户和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科技进步引导消费升级,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创新科技正驱动金融进入自动化、智能化时代。”
在顾青山看来,对于互联网保险而言,“互联网”这个词已经泛化,更多的其实叫数字化,应该是整体都是数字化的。今年年初,平安产险提出的新发展战略是,全面打造智慧产险,即未来整个公司都要向数字化转型,要用数字来驱动经营。而要做到数字化,必须做线上化,要以客户为中心做线上互联互通,要把所有相关的东西全部对接到线上化,做到线上线下的融合。同时还有生态化,做到从上游、中游到下游的全链打通,进一步贯穿数字化和线上线下融合。
目前,财产险行业整体面临转型,车险和非车险都面临压力,对于中国平安这样的头部平台们而言尤甚,数字化转型亦是平安产险面对转型的应对策略之一。
据顾青山分析,“未来平安产险也要转型为科技型的产险公司,这个科技指的不仅仅是科技的队伍,它指的是科技的核心驱动。一方面,我们要去搭建和引入先进创新型的一些技术,可以用入适合我们场景结合落地的应用技术;二是我们要把这些技术融合到业务的流程、场景和需求上去,原来我们有大概几百个不同的业务系统,这些业务系统我们要在很多环节,在底层以及各个环节上面我们要去结合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等相关的技术。”
在顾青山看来,实现智能化的前提是数字化,在此基础上能够构建数据画像,进而用“AI+”赋能前中后台,围绕客户生命全周期进行智能化经营赋能,来提升客户体验和经营效率。
在科技赋能主业提升经营效率、客户体验方面,平安车险智能闪赔走在前列。借助图片定损,语音识别、OCR、人脸识别等技术,现在出险事故现场客户或查勘员只需要用手机就能拍摄上传出险车辆受损照片至智能定损平台,简单案件现场就能赔付到账。据了解,智能闪赔能力的输出,为车险行业带动40%以上的理赔运营效能提升。
在实现智能化之前,平安车险已经在理赔流程的线上化、数字化、全自动化方面,进行了多年探索与实践。而AI技术应用落地发挥更大的价值则需要大量实际生产场景的经验和数据积累支撑。
“要做复杂案件智能自动定损,需要大量历史数据的支撑,比如过去的类似案件的损失程度,理赔情况,配件关系是什么等等,没有这些数据是难以实现的;未来继续挖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潜力,没有大量案件积累、损失图片积累这些丰厚的数据基础,更深度、更智能化的应用也是无法实现的。”顾青山对界面新闻说道。
以智能闪赔致力解决行业渗漏风险的痛点例,平安产险所建立的风险数据信息库基于每年一千万+的案件量,按照真正在案件流转过程中的信息设置底层字段,累计记录,根据这些数据总结出700多个因子,组合为定损逻辑、损失逻辑等多个风险类型,借助技术简化重构风险管控流程,2017年智能闪赔技术为平安产险控制了约82.2亿元的理赔渗漏。随着机器学习的不断成熟,平安产险通过引入机器学习挖掘出险场景,积累数据,寻找其中的共性,整个理赔系统成为机器学习的智慧平台,再将结果导入自动化流程,精艺体系。
“未来平安产险要转型为科技型产险公司,不仅有科技队伍,更是将科技作为核心驱动,引入创新型技术,并将技术融合到业务的流程、场景和需求上,前台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增加客户触点、丰富互动方式;中后台则通过科技赋能,打造标准化、流程化的大平台体系,搭载平安产险丰富的产品、服务能力,借助数据画像实现精准推送。”顾青山说。
目前,平安产险在技术和业务的融合上做了很多探索,比如目前正在全面扩展客户风险因子,建立AI车主信用体系。依托车主信用,智能制定个性化定价决策,并实时动态监控调整;在车险理赔欺诈方面,推出SNA防欺诈,基于图数据库的理赔关系,通过大数据、算法等网络防欺诈;在农险应用方面,平安产险也在积极探索和挖掘相关的AI科技和场景,包括生物识别、OCR闪录、卫星遥感测绘等AI技术。其中,最具亮点的是牲畜识别,通过精准识别奶牛的花纹、猪的脸部尾部等特征,可有效解决人工鉴别难的问题。而基于物理空间的鹰眼系统(DRS)风险数据量化平台,聚合了140亿地理、灾害、气象、保险大数据……
未来,或许每家保险公司都会是一家技术公司。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