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歐義烏制造園奠基儀式
圖為義烏市市長盛秋平與國外參展商交流
【亞太日報 王斌 钟平】除了全國遍地開花的“義烏小商品城”之外,對義烏國際化的感覺源于8年前的一次火車之旅。
那時還沒有高鐵,在擁擠的火車內,一位乘車到義烏去的外國人特別顯眼。原來他是加拿大的一位商人,到義烏采購小商品已經有好幾年的經驗了。與他的交談中,感受到他對義烏商品的熱愛的同時,也感受到對義烏市政交通等方面缺失的不滿。
時過境遷,一晃數年,義烏市高鐵、高速、機場等設施一應俱全,高鐵至杭州半小時,至上海一個半小時,已名副其實地納入了杭州、上海的城市生活圈。義烏,這座名副其實的會展城市,每年舉辦近百場國際大型展會、論壇,匯聚著全球的貴賓、客商;而義烏市場作為義烏繁榮的根源,也有數萬外國商人長年在此經營、生活。
無論是全球最長的“義新歐”貨運班列,還是已經進入第21個年頭的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都是義烏國際化的一張張閃亮的名片。
在剛剛結束的2015義烏國際裝備博覽會期間,中歐智造園又落戶義烏。奠基典禮上,來自德國的數十位嘉賓到場共同見證了義烏在國際化的路上邁出新的一步。同時,這也意味著義烏的市場升級走出了一條新的方向。
但是,在熱氣騰騰的展館之外,記者卻感受到一絲“涼意”。
市場人氣不再?
在義烏市場內或出租車上,很容易就聽人說起,近兩年的客商流失不少,義烏“人少了”。
以外貿出口為主力的義烏,自然也無法在全球經濟下行,需求不振的大環境下獨善其身。同時,受到各類電商的沖擊,實體商貿城、實體會展也面臨著不小的壓力,有人離場也在情理之中。
在筆者參加的多次博覽會中,“國際裝博會”或許是最為“冷清”的一個。但令人意外的是,參展商對裝博會均表示參展效果很好。
“我們參展商最怕的就是來的客戶問這設備是干什么的,那樣一定不是我們的客戶,而義烏展會所設定的行業又細又專,所以自2011年起,我們就一直參會,最好的時候一次成交十臺設備,價值400余萬元”,佛山市海士達紡織機械有限公司銷售總監肖輝向記者透露。
這其實也說明了市場或展會其最核心的價值——成交。熱鬧之后唯有交易才是展會參與者最關心的話題。
成交源自于供需雙方的高度匹配,而義烏所在的浙江,歷來就是輕紡的基地之一。義烏的襪業、內衣、飾品等紡織類的小商品,自然形成了以市場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再帶動上下游產業的協同發展,促進產業不斷升級。這也成為了裝備制造商如此青睞這方熱土的原因之一。
中國市場的縮影
義烏市場以價格低廉著稱,但低價背后也不可避免的帶來了低質、仿造的結果。而浙江本土的制造企業大多還停留在代工、貼牌的階段,品牌意識比較單薄。但是隨著國際經濟下行的影響日益擴大,沒有品牌的溢價,許多浙江的企業正在經歷寒冬。
另外一家廣東的參展企業表示,和之前的廣東紡織行業一樣,浙江的眾多代工企業正經歷著轉型陣痛,一定要經歷這個過程,才能把大家的品牌意識喚醒,現如今,再小的廣東企業,都希望做自己的品牌。這也是市場規律所致,越早完成品牌的塑造,才能占領先機。
對此,義烏已將時尚設計、智能制造,生物醫療等行業定位為制造業升級的重點方向,給市場提供轉型的機會與方向,在政策演進、延續及落實方面,義烏政府的表現可圈可點。
在前段時間剛剛結束的第21屆義烏博覽會上,義烏政府主打“互聯網+時尚”牌,舉辦了一系列的展會活動,如中國首屆電商網絡模特大賽,還以時尚、設計、互聯網+為主題,舉辦了中歐時尚月義烏站活動、中韓創新設計高峰論壇、互聯網+跨境綜合服務生態峰會、2016微商生態構建與展望峰會、2015/2016中國小商品城流行趨勢發布會等三大系列20余項配套活動,同時也將“創客,眾籌”等概念首次引入博覽會。
除了在創新方面上,義烏政府引導產業轉型,助推產業引擎升級,引入了國內外知名的品牌設計機構與企業入駐,助力打造義烏成為國際化的大平臺。
從義烏市場的現狀來看,也就是中國市場的一個縮影。
隨著勞動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在勞動密集型制造業上的優勢在東部地區已經逐漸消失。但另一方面,收入水平的提升也加快了中國大“消費市場”的地位。消費的不斷升級,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方向。今后人們來到義烏,也將不僅僅看中價格,更看中的是產品的品質、品牌,義烏市場的發展也應該順應這一趨勢,回歸市場發展需要,政府因勢利導,提供優質服務及政策支持,促進市場的持續發展與繁榮。
國際化的路上慢慢行
人民幣“入籃”SDR,我們又一次為中國的國際化而興奮、激動,卻對這次席卷華北的霧霾僅僅是調侃,而不會深入探究問題癥結。
或許我們需要的是民眾文明素質、政府治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義烏是否也應該在國際化的閃光燈下,看清需要提升的地方?
正如市場的本質一樣,城市的國際化水平,或許更多的應該體現在對市民國際化人群的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的尊重及政府、企業提供相應的便利與服務。
在義烏國際商品城附近,無障礙電梯故障后停用許久、公交站牌沒有英文指示;高鐵站里,也經常有外國客商很疑惑的看著列車時刻卻不知該向誰詢問。
以上種種,都暴露了義烏在城市服務上的不足,而這些,卻恰恰是每一位來義烏市場的經營戶、采購商天天都在經歷的。
義烏能否成為中國第一個公交、高鐵等多語種服務的縣級市?這些細節雖然不如大型國際性活動容易吸引眼球,但卻可以真真切切的讓每一位到義烏的客商體會到便利與溫暖。
匯聚了人,才會有市場,或許腳步放慢一些,可以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