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本地人表演“拉茶技術。 圖/華爾街日報。
《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指,在全球化進程中,台灣夜市提供了更多國際化的選擇,但也有人擔心在這過程中傳統的流失。文章指,這顯示出台灣這個小島嶼“大熔爐的功效:
台灣夜市聞名已久。據台灣觀光局透露,夜市吸引了70%以上的外國遊客。由於這些夜間市集的人氣高漲,台灣觀光局還推出了一個應用,讓用戶可以成為這些市場的虛擬小販。
但隨著台灣的進一步全球化,夜市提供的選擇也更具國際特色。
在臺北有名的饒河街夜市,遊客仍然可以吃到臭豆腐、豬腸湯、鋪著花生碎的豬血糕等台灣美食。但如果想吃點不同的風味,現在遊客還可以找到意大利手握披薩、法式可麗餅和泰式香蕉煎餅。
對於Kao Tzu-fang來說,能夠一嘗印度美食又不用離開台灣的最好辦法就是逛一逛她家附近的夜市。
她說,她喜歡這裡的印度奶茶;她都不需要辦理簽證,也不用買飛機票。她目不轉睛地看著眼前這個台灣本地人表演他的“拉茶技術。拉茶是一種在東南亞很普遍的做茶技術,即將糖、煉乳和紅茶的混合物在兩個距離較遠的容器內不斷地倒來倒去。
作為一個臺北本地人,Kao從沒去過印度,也承認自己並不知道真正的印度瑪莎拉茶到底什麼味道,不過她對台灣夜市版的拉茶很滿意。她說,自己和許多朋友想要嘗試異國風味時都會去夜市。
Tu Ming-hsiu穿著被汗水濕透的黑色背心,脖子上搭著一條毛巾,站在自己位於士林夜市內的烤肉攤前,每天晚上如此。他希望自己新疆烤肉攤的孜然香味能夠吸引到來來往往的食客,尤其是來自於中國大陸的遊客。新疆烤肉是大陸流行的街邊小吃。
這個台灣本地人說,來台灣旅遊的大陸遊客很多,他們中很多人可能很想在台灣嘗一嘗大陸的食物。他還稱,自己的生意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好。
一些外國商販也瞄準了台灣人對於外來美食的癡迷,準備大賺一筆。托普拉克在各色夜市販賣土耳其霜淇淋已有五年之久,他說,他通過兜售祖國受歡迎的甜品來跟台灣人民分享土耳其文化。
托普拉克稱,他希望台灣客人們品嘗到原汁原味,所以他連做甜品用的蘭莖粉(一種麵粉)都從土耳其運來。不過他也承認,為了迎合台灣人的味蕾,他少放了糖。
雖然街頭小吃的國際化給了夜市遊客提供了更多選擇,但並非每個人都歡迎這種外來影響。一些人擔心,乳酪薯條、日本麻薯、印度面餅等小吃破壞了台灣風味的精髓。
現年28歲的某初創公司經理Michael Shih稱,他在美國的時候特別想念台灣夜市的小吃,但現在的夜市充斥著西方食品,既不好吃,也不正宗。他表示,想吃漢堡的人應該去麥當勞或美食街,而不要來夜市。
Shih說,他是在臺北長大的,記憶中最美妙的事情之一就是在打完一場激烈的籃球賽後,就著醃白菜吃一盤臭豆腐。
他回憶道:(這樣的吃法)確實不衛生、廉價而又雜亂,但那種感覺特別棒,才是原汁原味的台灣風味。
第二代街頭小販Huang Ying-tong稱,他家在臺北士林夜市上經營燒烤大排檔已經有30年了,外來小吃的入侵對他而言一點都不構成困擾。他表示,事實上台灣應該為此而驕傲。
他說,台灣只是個小小島嶼,但同時又是個巨大的熔爐。他認為,夜市小吃不斷推陳出新,恰恰佐證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