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大大訪美後簽百億合同 看中美IT合作三步走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一張“史上最貴”的合影見證了兩個互聯網大國歷史性的合作。近日在美國西雅圖召開的第八屆中美互聯網論壇,兩國互聯網業界精英雲集,共話互聯網合作與發展。本屆論壇中美互聯網合作成果豐碩。據人民網報道,中美雙方多家互聯網科技企業達成合作,簽訂的協議總金額近百億美元。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中美在互聯網領域深化開放合作,意味著互聯網產業將迎來更激烈的競合態勢。

中美網絡合作全面開花

中美在網絡安全方面已達成重要共識,雙方擁有重要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間,網絡合作中美大有可為。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美國的微軟、Lyft、領英、思科,中國的百度、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浪潮、紫光股份、世紀互聯、滴滴快的等在論壇上簽訂了一系列協議。

紫光股份與世紀互聯、微軟(中國)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搭建混合雲解決方案平台,共同拓展國內雲計算市場。小米公司已宣布將采用WindowsAzure公有雲作為“小米雲服務”的雲存儲平台。思科與浪潮集團將共同首期投資1億美元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共同研發網絡技術與產品。

微軟還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開展合作,為中國的政府機構和國有企業專業領域用戶,提供全球領先的操作系統技術與服務。百度與微軟簽署協議,百度將成為微軟Edge瀏覽器中國用戶的默認搜索引擎和主頁。亞馬遜也在尋求與阿裡巴巴達成合作。騰訊則對在美投資展現了興趣,擴展娛樂業務版圖。滴滴、快的分別和美國打車應用軟件Lyft以及領英(LinkedIn)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劉強東表示,中美兩國互聯網“緊密相連、互為依存”。在談到微軟近期的合作舉動時,微軟資深副總裁、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賀樂斌稱,這些是微軟“史無前例的合作模式”。與此同時,中國互聯網企業正拓展全球市場,中美兩國科技巨頭將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合作,且更為緊密。

互利共贏始終占據主流

全球互聯網頂級企業掌門人齊聚本屆論壇,釋放出的信號被看成是全球互聯網產業發展的風向標。中美在網絡空間“二人同舟”,互利共贏是必然選擇。美國是互聯網的發源地,互聯網技術最先進,也是中國科技企業重要市場;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擁有接近7億網民,也是美國高科技企業的福地。

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表示,兩國互聯網的發展特點各有不同、形態不同,但對於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理想是相同的,雙方產業界對於合作共贏的利益訴求是相同的。20多年來,中美互聯網的合作主要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PC時代,美國作為互聯網創新的領導者,中國互聯網被認為是C2C——中國復制。早期中國互聯網更多的是借鑒美國的模式、技術,積極吸收美國的成功經驗,並結合中國實際進行了大量本土化的創新,誕生了一大批互聯網企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第二,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互聯網加速崛起,大力推進自主創新,中美正步入一個“平行創新”的新階段。雖然美國在互聯網基礎技術上仍保持著優勢,但在移動互聯網市場,開始出現獨立的創意和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可以說,中國毫不遜色。互聯網業界普遍認為,中國互聯網已經進入了一個萬眾創業、大眾創新的時代,已成為一個創意的搖籃和創新的引擎,並將影響和重塑世界的未來。

有數據表明,全球前50大的移動互聯網公司當中,中美各占一半。獵豹移動CEO傅盛認為,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和美國已可以成為引領全球移動互聯網的兩極,而且中國也越來越變成獨特的一級。

第三,中美互聯網將進入全面競合階段。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陳金橋認為,互聯網領域的中美全面競爭將成為今後十年的市場主流。值得關注的變化可能發生在以下方面:中國互聯網市場與產業規模超越美國預計在10年內完成。以平台化為核心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借助技術創新和資本並購拓展全球化生存空間,可能形成3-5家千億美元市值和數百億美元營收的跨國公司。

互聯網+戰略推動融合發展

建設網絡強國,要有自己的過硬技術和產品。“去IOE”國產化替代一度成為我國IT產業發展的方向,隨即帶動國內芯片、操作系統等快速發展,中美IT產業一度針鋒相對,促進中國互聯網從追隨模仿到崛起領先。但國產化替代並非一蹴而就,隨著網絡安全成為全球議題,中美兩國面臨共同的問題與挑戰,帶動企業之間的優勢互補、深度合作。

“互聯網+”產業的迅猛發展,將使中美互聯網經濟合作更加活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百度公司總裁張亞勤認為,中國的互聯網+傳統產業發展模式將很快被復制到其他國家市場,這是一個全球發展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