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新的開始,不僅因為這是新政府的第一年,也因為這是中國改革和經濟的轉折之年。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丘東曉教授在接受本網獨家採訪時說:“中國已經不能再靠‘賣苦力’賺錢了,以後科技創新將成為中國經濟的新動力。
中國以前的經濟增長點着重在資源投資、廉價勞動力和改革本身上。現在資源投資的比例正慢慢變小,雖然賣資源賺錢最簡單快捷,但資源畢竟是有限的,而且對環境的破壞也不容忽視。
許多人認為中國正在逐漸失去勞動力優勢。根據日本大和證券(Daiwa Capital Markets)先前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許多製造業開始慢慢轉移至東南亞國家,並預測中國在未來五至十年間將失去“世界工廠的地位。
丘東曉對此持有不同看法:“我們的勞動力將繼續保持優勢,因為我們的人口依然龐大,只是我們將換個方式生產。
丘東曉指出,中國擁有良好的教育系統去培訓勞動力,未來我們將靠“賣技能賺錢,而科技創新將成為中國一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以前中國沒技術,要靠‘山寨’去學習技術。現在大家已經學得差不多了,這裡只要有1%的人口能科技創新,那將是不得了的產出,丘東曉補充道。
李克強副總理在先前召開的“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上說:“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其實,科技創新就是中國產業改革未來的方向之一,力求把資源用在最需要且最有效的地方,以此進一步提高產出。
雖然現在政策導向已經開始鼓勵創造了,如改革特區深圳已經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園,政府也制定了補貼創新企業機制,但要真正激發人們的創造力,還有一些相關領域需要完善,如知識產權保障機制、金融業改革等。
中國現在所有銀行都是國有,導致資金成本高,導致了銀行和國企的“親密關係,因為這麼高的利息大部分只有有壟斷地位的國企能承受。在昂貴資本的風險下,民企不敢把借來的前投入到風險高的創新領域。
“引進國外的銀行可讓利率市場化,壓低利息,讓企業們有能力負擔更多資金去研發,丘東曉說,“但這一步還需要較長時間去實現,因為現在銀行和國企缺乏競爭力,如果不事先制定好完善的管理機制,快速市場化會導致他們被淘汰。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丘東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