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3日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习近平在听取大家发言后发表重要讲话,引发境外媒体高度关注。
据《俄罗斯报》网站5月25日报道,5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联组会并发表讲话,强调要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报道称,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目前中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
报道认为,中国政府清楚,当前新冠疫情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持续发展的外部条件。在此之前,内需、投资和外贸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如今,随着外部市场需求的锐减,外贸不再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报道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领导人提出,将扩大内需与发展创新经济作为今后促增长的重点。
报道称,在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查的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中,扩大内需是主要任务之一。
但促消费、谋创新绝不意味着中国要对外界关上大门。报道注意到,习近平强调,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报道称,中国政府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的进程,有利于全球经济的所有主体。
另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5月25日报道,分析人士说,加紧从出口导向型增长转向发展国内市场的举动反映了中国的一种战略转变。
报道称,国家主席习近平23日表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说: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报道称,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采取国际大循环战略。根据以前的出口导向型战略,即一种大进大出的策略,中国将自己定位为全球价值链中的制造环节,它进口零部件,然后重新出口制成品。
报道称,该体系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一直运行良好,帮助中国成为了所谓的世界工厂。但近年来,随着中国努力向价值链上游攀升,这一模式开始失去光辉。再加上近期与美国的贸易战和技术竞争,以及新冠大流行后全球经济预计会出现的裂痕,促使中国寻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报道指出,习近平提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
5月23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参加看望和讨论。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