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創始人投資的“飛行汽車”是怎樣的?

好奇心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飛行汽車又一次成了焦點,但這次是因為 Google 的創始人拉裡·佩奇。

Bloomberg 最近曝光了一宗投資,原來拉裡·佩奇早在 6 年前便以個人名義參與了飛機公司 Zee.Aero 公司的創立,當時投資金額超過 1 億美元。但因為這家公司一直很神秘,也不接受媒體采訪,所以很少人知道他們產品到底做成什麼樣。

最近在霍利斯特市附近,有飛機場的工作人員看到了 Zee.Aero 的試飛,他們看到的像是飛行汽車的原型機:

機身狹長,只有單人座艙,機翼位於後部,有兩台推進式螺旋槳。其中一台在機身兩側各有三台小型螺旋槳。

自從 2010 年成立以來,Zee.Aero 公司一直很神秘。創始人 Iran Kroo 是斯坦福大學研究航空學的教授,而他們也從最優秀的科技公司挖了資深的設計師和工程師:Space X、NASA、波音。

不過,現在,他們正在開發一種更簡單、看起來更傳統的新機型。根據他們的根據專利文檔可以看出,這是一台小型全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一台“用以飛行而不是行駛”的空中“汽車”。

這不是佩奇投資的唯一一家飛機公司。在 Zee.Aero 辦公室不到半英裡就是另外一家佩奇投資的飛機公司 Kitty Hawk,他們互相是競爭對手,目標都是要做“空中汽車”。

Kitty Hawk 開始運作僅一年,創始人就是 Google 無人車項目的發起者 Sebastian Thrun,十多名工程師有些是從 Zee.Aero 公司退出的成員,還有一些則是 Google X 的部分成員。

據透露,Kitty Hawk 的方向是一種類似放大版四軸旋翼無人機的飛行器。

但比起純電動無人汽車,飛行汽車有著更多更棘手的難題有待攻克,不論是技術、政策還是安全保證,目前都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

從技術上看,Kitty Hawk 和 Zee.Aero 公司的方案是由多個螺旋槳提供升力,只是多了兩個增加前進動力的推進螺旋槳。

而另外一家飛行汽車公司 Joby Aviation 的方案更獨特一些,8N個螺旋槳可以在垂直起降時提供升力,平飛時則轉向前方提供推力。

但從載人航空角度上看,這些獨特的結構都稱不上是最優方案。民用直升機市場從未出現過四軸或是更多螺旋槳的機型,而是清一色的傳統旋翼加尾漿結構。

無人機上流行的四軸螺旋槳結構,是有原因的。

配合先進的飛行控制軟件,無人機可以快速調整四個螺旋槳的動力,來達到較好的穩定性和操控性。所以只要飛控軟件就可以很好地解決大多數問題。

但當尺度放大到需要載人的水平時,螺旋槳尺寸被放大後其慣性會隨著增大,電力驅動螺旋槳的效率就會降低。

傳統直升機的旋翼有著一套復雜的變距結構,對於動力的調整可以通過改變旋翼的角度而不是轉速來實現。而假如四軸飛行器也引入變距系統,就意味著在四個螺旋槳上增加四套變距結構,同時大大增加飛控的復雜性,不論是在成本還是可靠性上都會大打折扣。

以 Zee.Aero 為代表的幾家新公司的解決方案是,不放大螺旋槳尺寸,而是增加螺旋槳的數量,其中的極端如 E-volo 公司,更是做到了 18 個之多。

但小尺寸螺旋槳在降落時更容易進入一種被稱為“渦流環”的危險狀態,簡單來說,就是直升飛機在降落時候容易打滑。這對於直升飛機來說已經是安全問題的渦流環,可能會在多螺旋槳的載人飛行器上更加嚴重。

這些秘密研發的飛行汽車看起來都不像是能改變我們日常生活的偉大產品,但很明顯它們也並不是拉裡·佩奇們的最終武器。即便是刻上了互聯網烙印,航空產品需要的開發周期依然要比電動汽車還要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