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小學迎開學日 新學期“強力減負”

新華社

text

9月7日,學生在北京市宣武回民小學參加開學典禮。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攝。

(記者郭鑫 趙琬微)7日一早還不到7時,北京香園路上的汽車已經排起長龍,行進緩慢,一位交警站在路中央忙著指揮交通。這不外乎又是一個正常的工作日,早高峰正在到來,但造成堵車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位於這條馬路上的北師大大興附小,迎來了新學年開學的日子。

這樣的情景當天出現在北京很多中小學的門前,人們對此早已習以為常。為了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今年的北京中小學開學時間推遲了一週。

同樣是開學的日子,但今年似乎有所不同。新學期,北京小學生的課業負擔有望大幅減輕。暑假期間發佈的《北京市實施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課程計劃(修訂)》(簡稱課程計劃),使得北京中小學生作業佈置的形式及總量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課程計劃要求,小學低年級作業要在課內完成,不得佈置課外作業;其他年級書面形式課外作業一週佈置一次,教師應全批全改。同時,鼓勵小學各年級佈置跨學科、跨年級的綜合類、探究類作業。

這被普遍解讀為小學一至三年級學生,都需要在學校且在課內完成作業,可以說“家庭作業”的負擔幾乎沒有了。

記者就此詢問了幾位低年級孩子的家長,一位任姓家長表示支持:“現在孩子的作業挺多的,有時候寫到很晚。”她的孩子剛上小學二年級,她表示孩子作業基本上需要家長輔導著才能完成,她是做生意的,有時候感覺精力跟不上。

但也有家長疑慮,認為現在小學生放學本來就早,如果沒有興趣班,到家之後又沒有作業,擔心孩子整天看電視、上網,反而耽誤了學習。還有家長擔心,既然要求課堂上完成作業,那麼教學的時間會不會更少了,教學品質會不會下降?

今年,北京約有15萬新生進入小學一年級。按照課程計劃,在新學期,學校將打破每節課45分鐘的慣例,根據需要自主安排,可實行長短課、大小課結合。比如有的學校開設“快樂英語”“經典名篇人人讀”“籃球”等選修課程,就是20分鐘至30分鐘一節課。有的學校開設60分鐘一節的閱讀課,給學生留出讀書時間。

另一個明顯變化是增加了綜合實踐課課時。其中,面向初中新生開展的“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將開設“油水混溶不再難”“人臉識別探秘”等選修課程,滲透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知識和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史家小學副校長陳鳳偉說,實驗方案對學校課時調整有不小影響,“過去由於課時有限,我們有一些選修課不能排入課表,比較尷尬”。陳鳳偉還說,現在課時長短時間靈活了,比如一二年級形體、圍棋課,三到六年級游泳課等都可以排入10%的綜合性實踐課程中。我們的課時有的40分鐘,有的80分鐘,有的100分鐘。比如動手實踐多的空間,廚藝課、創新思維課等需要100分鐘。

有家長擔心,現在學生單元測試取消了,不排名次,不增加孩子的負擔。但是課堂內容也就少了,這可增加了家長的負擔了。

關於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的話題,在中國爭論已久。今年暑假期間播放的BBC紀錄片《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也曾引發教育界人士的熱議。

事實上,這是北京多年來減負政策的延續。“我上二年級的時候,學校基本不留課外作業了,在學校作業就寫完了。”北京廠橋小學五年級學生李想說,回家後主要就是玩耍。不過,他週末要去課外輔導班學英語,因為“家長很著急”。班上大部分同學都報了輔導班,主要是英語、數學,也有一些學的是輪滑、美術等美育項目。

陳鳳偉表示,學校一週一次作業,老師根據本週的課程要求提出主題作業。這並不代表說可以不寫作業了,而是可以自己安排。比如有作業是整理錯題、定期知識點整理等,這些都是開放式作業。此外還有跨學科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