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記者牛琪】即將參加全國兩會的香港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就多項推動香港發展與兩地合作的課題提出建議和提案。他們關注的焦點大多與近來香港社會熱議話題有關,亞太日報記者採訪多位代表及委員,為您梳理他們的所思所想。
——討論優化“一年多次‘個人遊’簽注。
香港受惠於“一年多次‘個人遊’簽注(“一簽多行)政策,內地訪港旅客人次大幅上升,帶動香港旅遊業及零售業發展,為香港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但由於每日有大量旅客訪港,香港特區的口岸處理能力受到極大考驗,特區內的旅遊設施出現接待能力不足問題,各种經濟及民生問題相繼呈現,旅客也因而未能享受優質的服務。
為此,香港不少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都建議優化“一簽多行政策。目前擁有7名全國人大代表和26名全國政協委員的香港最大政團民建聯,其代表和委員們建議將“一簽多行改為“一簽若干行,具體數字由內地與香港相關部門按實際情況確定,有特殊原因的,如商務、陪帶學童等,應另行安排,務求能紓緩香港接待旅客的壓力,並同時符合內地旅客享受優質旅遊的期望。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田北辰建議,為“一簽多行次數封頂,減少至“一簽30行。他認為,若將“一簽多行封頂,可以為增加內地赴港“個人遊城市提供空間。但如果一刀切取消“一簽多行,訪港內地旅客量突然大減,會影響香港經濟,特別是對零售業會造成很大影響。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勇則認為,香港若以現代化旅遊管理模式,發展規劃邊貿城,可有效控制旅客流量及各區的接待能力,這既能帶動香港經濟,也能保障本地居民的生活空間。
——協助香港發展成國家知識與創意中心。
民建聯的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們建議,在國家“十三五規劃的“港澳專章中,提出協助香港發展成國家知識與創意中心,重點支持香港文化創意與創新科技相關產業的發展。
具體措施包括協助香港建立原授專利審批制度,並推進與內地的專利審批制度的互認互通;支持香港建立一個覆蓋兩地市場並連接海外的知識產權管理及貿易平臺;研究在香港舉辦每年一度的中國知識產權進出口交易會;充分利用香港的科研基礎和力量推進國家的重要研究項目,並培育相關產業的科研人才;鼓勵內地企業在香港設立研發中心;加強兩地相關部門的協調,幫助兩地的文化創意及創新科技企業通過香港開拓海外市場,提升“中國製造的品牌價值。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廖長江也建議推動香港成為國家的國際知識產權中心。他表示,香港是一個超級聯繫人,要做到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起到聯繫內地和國際的作用。
——鼓勵香港青年認識國情、參與國事。
為鼓勵香港青少年認識國情,民建聯的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們建議,在珠三角地區設立港澳青少年交流培訓基地;安排熟悉外交工作的專家學者不時來港舉辦講座,向大專生和中學生講解國家的對外關係及發展戰略;推動港澳與內地青少年的科技交流活動等。
此外,為鼓勵香港人特別是青年參與國事,他們建議設立適當制度,讓港澳居民中的中國公民可自願應徵入伍服義務兵役。可先容許在內地就讀大學的港澳生應徵入伍,並提供資助,如保留入學資格或學籍,容許退役後再入學,及享受學費減免等;並在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機關及其直屬機構的公務員錄用考試中,設立專門報名通道,以方便港澳居民報考。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蔡毅也表示,將在兩會期間提議在香港推動啟蒙教育,增強香港市民對國家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
具體操作方面,蔡毅建議,在中、小學和大學推廣基本法,並對中國歷史、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中國的優良傳統多加宣傳,讓更多香港人加深對中國歷史的了解。
——基本法第23條立法、深化香港與內地的金融市場互通、粵港合作保護東江水及開拓水資源等。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吳秋北建議,將國家安全法列入基本法附件三;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吳亮星表示,香港市民對國家安全法和基本法23條存在認識誤區,若能令市民明白,國家安全法是保護市民利益的法律,立法問題自然水到渠成。
民建聯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建議,進一步擴闊滬港通的交易產品範圍,涵蓋新股、期貨、商品、定息與貨幣等的衍生工具產品;儘快落實深圳交易所與香港交易所互聯互通;實現滬、深、港三地金融產品跨境發行和相互掛牌交易;建立內地與香港基金跨境認可制度;將兩地跨境人民幣貸款的試點範圍擴展至南沙、橫琴,鼓勵更多合資格的內地非金融企業和金融機構來港發行人民幣債券。
他們還建議,在《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內涉及水資源的條文,加入保護東江流域水資源、節約用水,以及共同合作開發水資源等原則。粵港兩地也應共同研究制定節約用水的目標及方案,如制定削減人均用水量的目標及使用“再造水的比率等。加強兩地在海水淡化方面的技術與產業發展合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