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军情观察 | 工艺高超 设备精良——亚太日报评论员登上日本“出云”号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评论员石宏

今年是新加坡海军成立50周年,所以新加坡海军于5月15日在樟宜海军基地组织了规模盛大的国际观舰式,共有22个国家的42艘军舰参加。2017年新加坡海事防务展也于5月16日至18日举办,其间,各国军舰都在樟宜海军基地对外开放,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自由登舰参观。

对于现场的媒体来说,最感兴趣的军舰要属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第1护卫队群第1护卫队的“出云”号直升机驱逐舰(同时也是第1护卫队群旗舰,舰长甲斐义博一等海佐)。

这次赴新加坡参加国际观舰式的“出云”号由第1护卫队群司令伍贺祥裕海将补(相当于欧美海军的海军少将)率领,同行的还有海自第4护卫队群第4护卫队高波级通用驱逐舰“涟”号(舰长奥村博隆二等海佐)。

考虑到能登上“出云”号的机会非常宝贵,所以我和同伴在新加坡海事防务展开幕的当天下午就搭乘新加坡海军的通勤车赶往“出云”号停泊的位置。在现场的所有军舰中,满载排水量达27000吨的“出云”号无疑是最大的。远远望去,“出云”号巨大的铁灰色舰体格外醒目,其外形就是一艘活脱脱的轻型航母。

图/亚太日报评论员石宏摄

由于通勤车的接驳点设在舰后部,所以下车后首先看到的就是大型舷侧升降机。不过,日本人并没有让媒体参观舷侧升降机的意思,所以将舷侧升降机升到了与飞行甲板平齐的位置,该处出入机库的舱口卷帘门也关闭地严严实实。

图/亚太日报评论员石宏摄

用眼睛扫一下“出云”号右舷前后,可以发现这家伙真高真大,相机的广角镜头在其面前也收不完该舰的全貌。

既然到了“出云”号跟前,也不用急着上舰,我先走向舰尾,去看以前只能在照片上见到的近防武器系统——布置在舰尾左舷的“海拉姆”近程防空导弹系统和舰尾右舷的“密集阵”近防炮高度。

实际上,“海拉姆”是借用了“密集阵”Block1B的架子、伺服系统和火控系统,区别只是将“火神”6管速射炮换成了“拉姆”导弹发射箱。将相机镜头拉长,可以清楚地看到“海拉姆”的发射箱采用的是11联装发射管,但只装填了其中8个管,还有3个管没有装填导弹。

看完舰尾近防武器系统,再从舰尾向前走,可以依次看到“出云”号右舷侧的内置吊艇架、舷侧升降机、在右舷中部进出机库的舱口,日本人搭好了舷梯,让我们由此进入机库。走上舷梯,就看到机库内已经有数名日本海自官兵分成两列站在舷梯两侧。当我们即将走到舷梯尽头进入机库时,两列海自官兵齐刷刷敬礼,礼数很周到。

进入机库后,第一印象是很大。遗憾的是,日本人只是让参观机库的前半截,后半截则被一扇防火隔门挡住,所以无法看到机库全貌。而且日本人对我们这些媒体参观者不断说着“NO PICTURE”(不能拍照),眼睛警惕地看着每一位参观者手上的摄像机、照相机和手机,完全杜绝拍摄的可能。

在防火隔门前面停放着牵引车、氧气瓶、氮气瓶等,机库两侧的舱壁上布置着消防设备、管系、维护设备、消防服等等。机库内停放着2架折叠了旋翼和尾梁的SH-60K直升机,这样就有了比较好的参照系。可以看出,“出云”号的机库前半截停放4架SH-60K比较宽松,密集停放可以停放5-6架左右。假定机库后半截和前半截长度相同,那么整个机库大概可以停放10-12架。

距离防火隔门不远是尺寸很大的舷内升降机,其四周有电动控制的升降围桩,操作员可任意控制每一边围桩的升降。无论是升还是降,电机声音都很小。围桩升起后有半米高,降下后与机库地板完全平齐,几乎看不到痕迹。同样,舷内升降机降下后也是与机库地板严丝合缝。这些细节显示出了日本很高的建造工艺。

机库地板都进行了防滑处理,并且均匀设置着很多系留环桩,用以固定舰载直升机和其他车辆、设备等。

当机库内聚集了20多人之后,日本海自官兵让我们走上舷内升降机,然后启动控制电机,随之升降机开始徐徐上升。与电动围桩相似,舷内升降机上升时的噪声也很小,而且上升很平稳、流畅,没有任何滞涩的感觉,显示出日本海自官兵平常对舷内升降机的维护和保养是很重视的。

当舷内升降机升到与飞行甲板平齐后,电机停止工作。然后我们纷纷走上宽阔的飞行甲板,但是日本海自官兵再次说着“NO PICTURE”,显然飞行甲板和舰岛也是只能看、不能拍。

与机库地板一样,飞行甲板也进行了防滑处理,并均匀设置着很多系留环桩。

放眼看去,“出云”号的飞行甲板很宽阔,尤其是当天飞行甲板上没有停放任何直升机、车辆,所以这种宽阔的感觉就更加明显。在飞行甲板左侧从前向后依次用白漆画了5个起降点位置,表明“出云”号可以同时起降5架直升机。

“出云”号的飞行甲板是否进行了强化,我们无从得知,因为仅看飞行甲板的表面是看不出来的。如果其飞行甲板进行了强化,可以承受高温烧蚀的话,那么“出云”号未来是可以搭载和使用美制F-35B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的。若如此,“出云”号将会由现在的准航母变成真正的轻型航母。

飞行甲板右侧中部设置着高大的舰岛,2座烟囱与舰岛合在一起,舰岛后侧有引导直升机起降的控制台。舰岛前上方是一根高大的主桅,在主桅后上方飘着白底司令旗,2颗红色的樱花代表着最高指挥官伍贺祥裕的海将补军衔。

图/亚太日报评论员石宏摄

整个舰岛都采用了隐身设计,也就是各个壁面都有一定内倾或外倾角度,没有垂直面,从而使雷达反射截面积大大减小。在舰岛前方布置有一座“海拉姆”近程防空导弹系统,飞行甲板右前侧则布置了一座“密集阵”近防炮。

“出云”号的舰岛前后总共贴着4块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比之前的日向级少了4块小型天线阵面。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出云”号更接近航母,自身不需要特别强大的武器系统,为此该舰取消了日向级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只采用2座“海拉姆”和2座“密集阵”进行自卫,而这两种武器系统都自带雷达,所以用不上日向级控制“改进型海麻雀”的X波段火控雷达。

根据资料,“出云”号的相控阵雷达型号是OPS-50,是在日向级FCS-3A基础上改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达到了370公里,但是仍不及美国的SPY-1D无源相控阵雷达和中国海军052C/D驱逐舰上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有关OPS-50工作在哪个波段,至今还是个谜,外界普遍认为应该是在S波段,而不大可能是C波段。因为OPS-50的天线阵面并不大,如果是工作在C波段,还有370公里的探测距离,这个技术也太逆天了,在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做到。

“出云”号飞行甲板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白色大球的数量比较多。实际上,这些白色大球是卫星通信天线的天线罩。“出云”号在设计上很强调编队指挥能力,因此对通信系统的要求就很高,这些卫通天线可以保证“出云”号在全球各地通畅地与本土指挥中心、编队舰艇以及盟友舰艇进行通信。

参观完飞行甲板之后,我们又回到舷内升降机上,然后徐徐降落到机库内。当升降机完全停稳后,我们走下升降机,通过舷梯离开“出云”号。

尽管在“出云”号只能参观机库和飞行甲板,但是亲身到“出云”号上的感受显然与只看照片完全不同。作为日本最大的军舰,“出云”号的建造工艺是很高的,舰上的武器系统和电子设备也很精良。而日本现在又加紧实施新安保法,派出“出云”号四处游弋,表明日本正迫不及待地向着军事大国转变。

图/亚太日报评论员石宏摄


作者简介:

石宏,资深军事媒体编辑、撰稿人,深圳卫视特约军事评论员,南方防务智库顾问,曾在国内多家军事杂志发表过大量军事装备和防务类文章,著有《日本军情》一书。

“亚太军情观察”作者均为资深军事记者和评论员,专栏紧扣全球军事热点和动态,为读者解析大国国防政策、地缘军事动向、国际军事技术、新型武器装备以及军事战略思想等。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