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6月22日電
題:一位殘疾人作家的追夢人生
新華社記者
周長慶
劉碩
她從小下肢癱瘓,只能以手代足,時常爬到門前的河邊洗衣服,甚至爬上鍋臺幫家裏做飯。
她渴求知識,熱愛學習,憑藉苦心自學成為了一名作家,還出版了自傳體紀實小說。
她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在大家的關愛下努力重新“站立”起來,還成為了一名樂於助人的志願者。
她叫丁傳紅,生活在中國東北吉林省集安市的一個山村。14個月時由於鄉村庸醫的誤診誤治,讓她徹底失去了行走的能力,這讓她的人生從此開始面臨重重難關。
小時候的丁傳紅還不知道癱瘓意味著什么,隨著漸漸懂事,她感受到了自己與別人的不同:別人可以走路、奔跑、跳躍,但她只能用手支撐起身體爬行,同時還要承受來自別人異樣的目光。
生性要強的丁傳紅不想就這樣被視為異類。她常常偷偷躲開別人的視線,爬著為家裏做力所能及的事。9歲的時候,她還曾不顧一切地爬向很遠的山坡上的小學校,就為了看看課堂是什么樣子。
在這所小學校裏度過的三年半時光是丁傳紅最美好的記憶。當時丁傳紅的二姐每天背著她上下學,她抓緊在學校的每分每秒學習。雖然後來由於家庭原因不得不輟學,但熱愛學習的丁傳紅依然沒有減弱對知識的追求。
把窗臺當書桌,丁傳紅在家裏像上課一樣認認真真地寫字、默讀、背誦,一本已經發黃卷邊的《小學生新華字典》是丁傳紅自學的唯一教材。而完成這一切,不宜久坐的丁傳紅要克服來自身體的疼痛折磨,但她覺得這很值得,因為她不想在青春花季裏只守著一鋪炕、一扇窗度日。
功夫不負有心人,丁傳紅的刻苦堅持終於等來了迴響。
2008年末,一個偶然的機會,丁傳紅結識了曾獲得全國十佳生命關懷志願者、北京市十大志願者稱號的“北漂”青年張大諾,這位熱心公益的東北漢子當時在《國際先驅導報》當記者、編輯,並指導了全國幾十個殘疾人寫書。
北京與集安遠隔千里。雖從未謀面,但通過電話溝通,張大諾被丁傳紅的事跡感染,決定以打電話方式指導她創作。
2012年5月,丁傳紅的自傳體小說《活著,一件如此幸福的事》在北京舉辦了新書發佈會。在這本書中,丁傳紅像放電影一樣把過往的經歷講述出來,17萬字充滿情感的內容,來自於她和張大諾老師的反復溝通和打磨。
在這本書的序言中,張大諾寫道:“一個能夠笑對生活的人,內心註定比他人多出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很難言表,而一旦可以表達,它的價值可想而知。”
聽說她要到北京參加新書發佈會,朋友們為她湊赴京的路費;集安市一位領導為她的事跡感動,幫她賣了很多書……這些善舉讓丁傳紅很受鼓舞,她也決定要用自己的方式來回報這些無私的愛。
丁傳紅真的做到了:把賣書所得款項用於公益慈善事業,加入通化市同心志願者協會做志願服務,走進部隊和學校做勵志分享,資助貧困孩子,為青少年提供心理諮詢輔導……
挂在丁傳紅房間墻上的很多幅照片記錄了她的“腳步”。她經常說,自己也要像每一個關心過她、幫助過她的人一樣,去毫無保留地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讓這種愛傳遞下去。
年近七旬的母親範淑英臉上已經佈滿了歲月的印記。正是這位堅強的母親,多年來一直照顧著丁傳紅的生活,她堅實的後背,成為了丁傳紅的“雙腿”。談起女兒丁傳紅,她感到很欣慰,在她看來,女兒已經從內心站立起來,成了對別人有用的人,這是作為母親最驕傲的事。
“活著,是件如此幸福的事;活著,就要做一個有用的人。”丁傳紅常把這句話挂在嘴邊。30多年時間裏,雖然因為身體殘疾吃盡了苦頭,但丁傳紅一直保持著陽光溫暖的笑容。
如今,丁傳紅已成為一位遠近聞名的作家,她還當起了當地的宣傳信息員,用自己的文字描繪美麗的家鄉。她還在網上結識了全國各地的朋友,成為了一位幫助大家排憂解難、走出痛苦的“知心姐姐”。
“雖然此生不能站立,但也要在心靈和精神上做一個挺立的人。”這是丁傳紅的人生信條,她依然在為此而努力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