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高琳軒、張芽芽)當下,中國電影暑期檔大幕已經拉開,多部進口大片扎堆上映,鏖戰不斷。在這些大片之中,《獨立日:捲土重來》和《驚天魔盜團2》兩部影片,均注入了不少的“中國元素”,企圖以“親切牌”吸引中國觀眾。
在這兩部電影中,周傑倫和楊穎的出演、澳門的取景,甚至是QQ、蒙牛等中國產品廣告的植入,都為電影增加了不少“看點”。不出意外,兩部影片均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但與此同時在影迷和專業人士中的口碑卻慘遭“滑鐵盧”。
在知名影視交流網站豆瓣上,這兩部影片的評分分別只有5.9和6.6分,和同檔期的《X戰警:天啟》及《魔獸》相比差距明顯。有網友在看完電影后吐槽道:“簡直不要太尷尬”,“拿中國元素嘩眾取寵”。顯然,兩部影片試圖依靠“中國元素”獲得內地影迷好評的願望落空了。
近年來,伴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攀升,內地票房市場一再飆升。2015年,中國電影市場取得了超過440億元的票房成績,規模僅次於美國,穩居世界第二。有機構預測稱,中國電影票房收入預計在2017年可能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票倉。
好萊塢影片注入“中國元素”的做法由來已久,為了貼合中國影迷的口味,拉近他們的心理距離,最終在不斷增長的中國電影市場中分得一杯羹,這樣的做法近年來似乎更成為好萊塢電影的一個新風潮。
然而《獨立日:捲土重來》和《驚天魔盜團2》的口碑遭遇,似乎顯示這些“中國元素”不太被中國觀眾“買賬”。對此,清華大學教授、影視傳播學者尹鴻指出,由於這些影片中的“中國元素”的加入更多是受到中國資本投入的影響,所以“中國元素”植入進去之後沒有和原有的故事情節、人物以及節奏做到有機融合,“給人的整體感覺更像是為了表達‘中國元素’而表達‘中國元素’”。
對於如此破解這樣的困局,尹鴻說:“一方面需要電影創作者們在創作時提高自覺性,自覺地認為這些元素對於人物塑造、情節走向是必要的,而不是把它當做一個植入的東西;另一方面是要有更多的中國創作者參與到這些作品的創作中,去培育和發掘更加中國化的題材,而不是永遠停留在往一個外國題材內貼進‘中國元素’的階段。”
電影業界人士也表示,刻意植入“中國元素”,只會將電影搞得不倫不類,讓觀眾“尷尬症”頻發,這樣的影片即使短時期收穫票房,久而久之也難免令人“審美疲勞”,一部優秀的影片重要的還是如何把故事講好。對於好萊塢來說,拋棄對中國的成見,在影片中展示一個真實的中國,學會換位思考,充分理解中國文化,才是合理運用“中國元素”行之有效的方法。
好萊塢大片《地心引力》曾在中國取得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其中關於中國太空站“天宮”的細節,令人印象深刻。該影片導演阿方索·卡隆說:“‘中國元素’不應該僅僅成為迎合中國觀眾的噱頭,而應該真正的成為故事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