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廁權"男女要平等:香港修例將男女廁比例增至1:1.16

亞太日報

text

女廁前大排長龍,男廁前卻空空蕩蕩,這樣的現象在公共場所時常可見。資料圖

【亞太日報訊】香港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表示,商場、電影院等公共場所女廁多年來大排長龍的情況將有望得到改善。香港立法會上週審議通過建築物衛生設備新標準,規定公共場所男女衛生設施的比例須增加至1:1.6,新規將于12月14日生效。

陳茂波日前發表網誌稱,根據新修訂的標準,日後當公眾場所設計男女廁的比例時,在估算場內男女人數比例時須由現時的1:1,增加至1:1.5。這將使商場和百貨公司、電影院和公眾娛樂場所需要提供的女性水廁設備數目將比現行標準分別平均提升約75%、160%和185%。

新標準規定男女衞生設施的比例一般為1:1.6,高於英國和美國的1:1.3,與新加坡的比例相若。

陳茂波表示,新標準能切合本港的情況和需要,有助紓緩現行標準下公眾場所女性衞生設施不足的情況。他說:“這次的規例修訂讓女士們‘久等了’。”

香港自2006年起將男女廁所比例從1:1調整到1:1.25,2014年改爲1:1.5,如今又提高到1:1.6。

在香港,女性上廁所輪候時間長,除了因男女生理結構有別,亦和香港人口結構有關。

據香港統計處最新男女性別比例數據,過去30年間,香港男女性別比率持續下降,從1981年的1087:1000下降至2014年的858:1000。造成男女比例持續失衡的主要原因,一是由於大量中國內地女性持單程證來港與丈夫團聚,二是為數不少的女性外籍家庭傭工來港工作。

看世界各地如何維護女性“如廁權”

事實上,在世界範圍內,不少國家和地區都已出台法律條規,維護女性與男性同樣平等的“如廁權”。

在美國,有12個州于上世紀90年代初就已通過了保證“如廁公平”的法案,這些法案要求興建更多的公共廁所,並將女廁所的數量增加兩倍。其他州陸續跟進,並爲年輕父母提供“父母房”、爲女性提供豪華專用洗手間、女士優先上廁所等方式體現新世紀對女性的尊重和關懷;

台灣地區在2006年修正了“建築技術規則”,明確規定車站、學校、電影院的“男女公廁比例爲1:3”,還規定未來新建築都要依照規定辦理,否則拿不到建築執照;

2009年,韓國首爾市推出了“幸福女性”計劃,投資1278億韓元打造一個“女性感到幸福的都市”,其中一個項目就是回購老城區經營場所的物業,以增加女廁所的數量……

在中國,2005年最新的《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准》規定,“公廁男蹲(坐、站)位與女蹲(坐)位比例宜爲1:1—2:3,獨立式公共廁所宜爲1:1,商業區域內公共廁所宜爲2:3”。然而由於該標準缺乏法律強制力,迄今爲止,全國只有珠海將男女廁比例明確寫進當地法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