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航天員聶海勝在閉幕式上致辭。新華社記者何靖嘉攝。
(記者 牛琪、王小旎)中國航天員在太空吃什么?地面訓練的內容有哪些?太空行程又獲得了怎樣的感悟?第30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23日在香港落下帷幕,航天員聶海勝和劉旺也來到頒獎典禮現場,與參賽代表和香港青少年交流互動,共同分享“太空奧秘”。
“太空生活給我們帶來一些全新的體驗,比如航天食品。”執行過神舟六號和神舟十號兩次飛行任務的聶海勝說,各種航天食品要放在密封袋裏,吃的時候才能打開。而為了照顧口味,航天專家準備了豐富多樣的品種,比如蝦仁炒雞蛋、黑椒牛柳等,端午節還能吃到特製的“太空香粽”。
聶海勝說,在太空喝水也不像地面,要把水裝在專門的容器中,再壓到飲水袋裏。此外,航天員還可以選擇檸檬茶、葡萄汁等飲品。在加熱食品裝置的幫助下,航天員在太空還可以吃到熱菜熱飯。
除了太空令人震撼的漂亮景色外,讓聶海勝感到格外興奮的,是經過祖國上空時:“我們看到了祖國的海岸線,看到了新疆的塔克拉瑪乾大沙漠,也看到了寶島台灣,台灣就像一個藍色的翡翠,非常漂亮。”
而在距地球300多公里的天宮一號上,為6000萬多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的情景,更讓他難忘。聶海勝記得,授課開始前航天員們在太空打了一套太極拳。他說,在失重情況下打太極拳是很輕鬆的,目的就是放鬆心情,給同學們上好這一課。
“兩次神奇的太空行程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回憶,也深深感到一個國家的發展、一個民族的振興、一個人的成就,都離不開理性的思考與探索,離不開對世界和人生的認識,”他說,“我為祖國感到驕傲。在進入太空的那一刻,我深刻體驗到個人的渺小和祖國的偉大,是祖國讓我們昂首展翅、越飛越高,可是我們對祖國的回報卻是那樣有限。”
劉旺同樣深深感到,使命因為艱巨而光榮,人生因為奮鬥而精彩:“為國家的強大而付出和堅守,我覺得非常值得。”
對航天員生活中的艱辛和快樂,劉旺回憶說,航天員大隊地面訓練中的理論訓練,包括空間力學、高等數學及空氣動力學等。飛行員出身的他們離開學校已十多年,一直進行飛機駕駛和作戰訓練,坐下來學這些知識非常難,和學生相比要付出更多努力。
“我們有‘5+2’(上班時間的5天加上週六、週日)和‘白加黑’(白天上課加晚上復習寫作業)的說法,儘管30多歲的人做這些很難,但我們14個人,包括現在航天員大隊的第二批航天員,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在航天環境適應訓練中,為了適應發射和返回時的超重狀態、提高超重耐力,航天員訓練時均增加了負荷,而這也會導致胸部壓抑和呼吸困難。
劉旺介紹說,訓練使用的離心機設備裏有一個紅色的緊急停止按鈕,一摁下去,控制室內的警鈴會響,操作員就會停止設備,“但我們選拔的航天員包括女性,這個按鈕從來沒有使用過”。
2012年6月24日,是劉旺一生中最難以忘懷的一天——那天,他手動控制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實施交會對接,“對接成功後,我非常激動,熱淚盈眶但流不出來,因為失重,所以眼淚只能在眼眶裏打轉。”
“之前有記者問我對圓滿完成任務有多大把握,我說百分之百。這不僅是對航天員的信任,也是對祖國實力的信任,以及對所有航天人的信任。”劉旺說。
而完成航天任務後,劉旺最大的感受是人類應該善待地球:“沒有地球就沒有人類的未來,所以我提倡大家從每一點小事做起,愛護地球,包括少扔一點垃圾,少浪費點食物,少砍伐一點樹木,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