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5月25日電(記者許萬虎)“目前,羌塘保護區內的雌性藏羚羊正大規模向產仔地遷徙,但有4萬多只卻在原棲息地產仔,並未踏上遷徙路。”守護藏羚羊30多年的西藏那曲地區森林公安局局長西熱,向記者公佈了他與同事長期實地觀測的成果。
這一發現打破了傳統的關於藏羚羊遷徙的單一認知。
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西藏自治區北部,是世界第二大陸地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9.8萬平方公里。目前,這裡生活著近20萬隻藏羚羊。每年夏季,雌性藏羚羊聚集成大群,遷徙200至400公里,到特定區域繁殖後代。
“羌塘保護區內的大部分藏羚羊沿襲著由南向北遷徙的習性,每年5月開始,有10萬餘只藏羚羊向北遷徙待產,產仔後帶著幼仔返回原棲息地,但這其中也有‘特例’。”西熱說,“每年產羔期,那曲地區申扎縣的2萬餘只、尼瑪縣南部的2萬餘只以及色林錯周邊的3000多只雌性藏羚羊就地產仔,不會向北部的色吾雪山至甜水河一帶遷徙。”
記者日前在羌塘保護區採訪所見與西熱的觀測結果吻合:正值藏羚羊遷徙期,尼瑪縣境內藏羚羊分佈較集中的“瑪依核心區”每天有500至1000只雌性藏羚羊結伴向北遷徙,而尼瑪縣南部的藏羚羊卻原地徘徊;色林錯一帶的雌性藏羚羊在湖畔悠閒地覓食,也並未集結成群準備遷徙……
“它們不僅僅在產仔期不向北遷徙,在交配季以及哺育季同樣‘原地不動’。”西熱說,在藏羚羊大規模遷徙的季節,這類特別群體存在,對解開藏羚羊的種種謎團具有研究價值。
關於羌塘保護區內部分藏羚羊“就地產仔”的謎團,目前學界並無權威解釋,西熱也表示“原因尚不清楚”。同樣,關於藏羚羊遷徙之謎的解讀至今依然莫衷一是——基因說、氣候說、食物說、天敵說等不同版本仍在“分庭抗禮”。
藏羚羊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分佈在西藏、青海、新疆西部近80多萬平方公里的高寒荒漠地區,其中80%的區域在西藏羌塘境內。政府為了保護藏羚羊,先後在青海的可可西裏、新疆的阿爾金山、青海的三江源以及西藏的羌塘建立大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