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千年书院载乡愁:儿女合力让古村“枯木逢春”

中国新闻网

text

藏于山间的鹿门书院。 孙晶 摄

中新网绍兴6月24日电(记者 项菁)重峦叠嶂的浙东深山里,朱熹讲学地——鹿门书院穿越千年坐落于此。纵使有“名人IP”,但由于偏居一隅,书院所在的贵门村曾一度变成“空心村”,书院也逐渐杂草丛生、无人问津。乡村振兴的东风下,村内外“儿女”通过整修书院、传颂诗歌、上“云”带货等,让沉寂多年的古村落携书院一起“枯木逢春”。

“‘鹿门书院’苔藓寂静,窗棂上南宋的灰尘寂静……”6月鹿门书院内,一场以“致敬诗意田园,行吟贵门山水”为主题的诗歌雅集举行,各地诗人在此吟诵新作,以诗会友陶醉其间。

古道。 孙晶 摄

雅集发起人蒋立波是土生土长的贵门人,他从小偏爱诗歌,也听父亲讲起过鹿门书院的旧时故事,“我在这里的南山中学读了初中,当时只知道这里有一个拱形的门洞,叫更楼洞,鹿门书院就等于荒废在上面,年久失修。”

贵门村海拔350米,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村北的鹿门书院是绍兴地区惟一遗存的千年书院。该书院属于四合式二层建筑,东侧更楼、西侧书院,中间一个小天井,南北各有石拱门……当年,出身于“文献世家、中原望族”的吕规叔讲学于此,朱熹为寻访吕规叔也到此讲学论道。此后,吕氏后人代代相传千年家学,书剑文化等成了当地文化符号。然而,再好的历史文化遗存若不传承发展,也会被渐渐遗忘。

大学毕业,蒋立波放弃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母校教书,但整整10年也没盼到书院振兴。2000年,和当地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蒋立波选择离开家乡,到山外世界闯荡。

鹿门书院内,蒋立波诵读诗歌。 孙晶 摄

“以前回来的人少,游客也少。”贵门村党总支书记吕永回忆,好几年前一位上海客商过来,在鹿门书院处询问这里有没有可以住的房间,“我说没有”。

2017年中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嵊州市将鹿门书院列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投入4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修葺书院。2018年6月,更新后的千年书院得以重启,乡村的面貌也开始嬗变,同年11月,闻声的蒋立波召集100多名诗人到贵门村举行诗歌雅集,每年数期、直至现今。

蒋立波坦露,“作为地地道道的家乡游子,我想通过诗歌作品向外人传达贵门的灿烂历史,带动外地诗人、游客走进来,也希望贵门能成为人们风尘仆仆之后,安顿、休憩的诗意驿站。”

如果蒋立波是载着乡愁而归,那么“80后”杨磊便是受当地历史人文所吸引,走进这里的“新贵门人”。

连绵的青山、清澈的溪流、错落的村庄……这是最近在朋友圈“走红”的一段微视频,视频传达着田园诗般的山水情怀。创作者便是今年4月刚到贵门的绍兴市级驻村指导员杨磊,“这里满山都是翠绿的,一来到这里,我就在思考要以什么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贵门。”

杨磊与村民交流。 孙晶 摄

千亩茶园是当地老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打破疫情影响,杨磊帮助茶农改变单一的传统销售形式,通过网络首批助销茶叶150多斤,为茶农增收2万多元。受直播带货的启发,杨磊还在网络平台发布贵门的山水风光视频,在线“吸粉”超3万人。

千年书院“枯木逢春”,也牵动着整个贵门乡的乡村振兴,越来越多游客踏上这片土地,访书院、走古道、扬文化。

贵门乡党委书记夏洪汀介绍,近年来,该乡以鹿门书院和书剑贵门文化品牌为牵引,挖掘提炼孝义文化、茶园古道文化、农耕文化等,目前已注册登记民宿16家、床位280多张。2019年累计接待游客18万人次,实现农民增收800万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