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专家分析核酸检测“假阴性”问题:多原因造成要积极应对
中新网北京2月12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近期出现多例核酸检测“假阴性”病例备受关注,多位专家通过网络回复媒体称,核酸检测出现“假阴性”问题由多种原因造成,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讲席教授程京院士指出,核酸检测出现“假阴性”问题是多方面原因造成:首先,试剂盒研发需要酶、合成DNA等十几种关键化学原材料,不同企业选择的原材料供货方不同,酶的活性、DNA的纯度就会有差别,这会影响核酸检测试剂检测准确度。而在试剂盒产品研发过程中,原材料制备、生产工艺选择、研发人员能力、技术手段使用,每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偏差,误差累计起来也会导致试剂盒产品灵敏度出现差别。
其次,取样过程不规范也会影响后续的分离和测定结果,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以使用最普遍、操作简单的咽拭子采集为例,由于咽部的新冠病毒含量少,所以有可能造成漏检。虽然只是在咽部拿棉签划几下,但如果没有良好的专业实操技能,样本的采集部位和手法可能不符合规范也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
第三,检测的病毒RNA非常容易受环境影响被降解,使得检测出现“假阴性”,而刚被感染的病人因体内带毒数量有限,也可能出现检测结果为阴性。
除此之外,检测样本必须采取冷链运输,如果在运送过程中样本受损,也会影响检测结果。而且,核酸检测对检测环境要求很高,一旦实施病毒检测的实验室出现污染,也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
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黄波教授认为,核酸检测出现“假阴性”问题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咽拭子所取口鼻腔分泌物或痰液只是针对某个特定时间点和某个特定部位,恰好这个时间点这个部位没有携带病毒,咽拭子即检测不到;二是咽拭子包含病毒,但病毒量却太少,达不到核酸检测的灵敏度;三是携带病毒量足够,但由于检测人员操作不规范或有误;四是携带病毒量足够,操作无误,但检测试剂盒质量不达标。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孙永昌主任医师表示,目前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采用的是一种叫做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的标本是鼻咽拭子,理论上这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很高,但在临床实际中,会受到疾病本身(发病的不同阶段)、标本的质量、实验室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导致检测出现“假阴性”。
对于有人提出用CT来代替核酸检测,程京认为这是走向极端,因为病人刚被感染时,CT检测无法看见,而且CT灵敏度也根本不及核酸检测。另外,CT难以区分其他呼吸道病毒和新冠病毒所导致感染之间的差别。他强调,核酸检测结果出现问题,不光是核酸检测本身,很多时候涉及方方面面的原因,但只要认真注意,就可以将“假阴性”问题降到最低。
孙永昌指出,后续应该深入分析可能造成核酸检测“假阴性”的原因,通过多次复查、采集标本规范化、采集多种标本(如鼻咽拭子、痰、血液等)、实验室技术优化等多种针对性措施,来提高检测准确率。“当然,及时研发和使用新的检测方法,也会进一步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