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民涌入,飞机抛海……“西贡时刻”见证美国越战惨败,“历史总是在重复上演”!

text

“历史总是在重复上演”

当人们目睹了美国在阿富汗狼狈的撤军过程之后,自然而然会联想到当年美国在越战末期所经历的一切,惊叹“历史总是在重复上演”。

就如同美国总统拜登7月还在反复强调“阿富汗政府军可以打败塔利班”、美国中情局直到8月10日仍“悲观预测”阿富汗加尼政府“只能抵抗3个月”一样,1975年初美军和中情局对于北越发动的“春季攻势”同样出现严重的判断失误。虽然根据巴黎和平协定,驻越美军已经于1973年撤走,但中情局及美国陆军情报部门在1975年3月5日的备忘录中预测,南越政权至少可以撑过当年的旱季,也就是延长到1976年。然而事实证明,美方的预测简直是大错特错,就在该备忘录发布之时,北越人民军已经开始准备新一轮大规模进攻行动,从3月10日展开的猛烈攻势导致南越军队开始无序地大撤退。

拜登政府在美军撤离阿富汗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后,试图依靠B-52战略轰炸机发动大规模空袭阻挡塔利班攻势,而美国中情局驻越官员当时的想法也如出一辙,同样呼吁“美军恢复动用B-52轰炸机遏止北越攻势”。然而3月28日,南越最重要的岘港空军基地易手,意味着这条路也被堵死了。

当北越人民军兵临南越首都西贡城下时,内外交困的南越政府领导人阮文绍于4月21日宣告辞去总统及三军统帅的职务——阿富汗总统加尼日前上演了同样的一幕。

说起来,当年的美国福特政府更有“责任心”——至少没有像如今拜登政府那样只顾自己撤军,而不管曾为他们卖命的“当地合作者”。1975年3月,美国已经开始规划驻南越的美国人员全面撤离行动,美国驻南越使馆劝说美方家属及非重要人员搭乘民航客机或美军C-141、C-5等运输机离开,大批亲美越南民众也以难民的名义借机逃离。

其中颇受争议的撤离行动是“婴儿空运行动”。持续多年的战火造成数十万越南孤儿,美国打着“人道主义救援”的旗号,利用运输机将大批婴儿运出越南,再由美国政府安排不同的欧美家庭收养。然而事后调查显示,很多被运走的孩子根本不是孤儿,而是美军士兵在越南的私生子。更大的悲剧发生在4月4日,一架载有250名孤儿的C-5运输机刚起飞准备前往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结果升空后不久就发生故障,在迫降过程中坠毁,造成153人丧命。

这起致命事故发生后,美军被迫开始将运输机型号限制为C-141和C-130这两种较小的运输机,并改变“尽量多载”的方针,因此每架飞机的乘载人数一度大幅减少。但随着北越军队的逼近,从西贡起飞的运输机超载重新变成常态。据统计,在此期间,美军借助运输机紧急撤离了3300名越南孤儿和数万名亲美越南民众。

史上规模最大直升机撤离行动

1975年4月28日,北越军队已经兵临城外,西贡陷入一片慌乱。美国战地记者彼得・阿奈特在《西贡陷落》一书中回忆称,“当时数十万与美国有关联的越南人相信,他们的生命在北越军队到来后将受到威胁,因此急于寻求一切能离开这个国家的办法”。据统计,仅28日当天就有6000余名越南民众与123名美国人挤上新山一机场的运输机逃离西贡。

然而4月28日傍晚至29日清晨,新山一机场接连遭炸弹和火炮袭击,许多飞机在弹雨中毁损。美军史密斯少将告诉美国驻南越大使格雷厄姆·马丁,新山一机场跑道严重受损,无法通过运输机进行疏散行动,如今留给他们的只剩一条路:利用直升机接走所有剩下的人。

五角大楼对这次撤离早有准备。美国中情局资助的美航公司与美国海军陆战队于4月初就联合勘查了西贡市内的37栋高层建筑物,并将其中13栋选为直升机降落点。美国驻西贡使馆也提前向当地美国公民发放了一本15页的说明手册,包括紧急集合点的位置,并附注说明“直升机接送的集合区”。其中还写道:“请记住以下疏散信号,切勿泄露给其他人员。当撤离命令下达后,美军广播电台将放送一段讯息,内容如下:西贡的气温是华氏112度且仍在上升中。紧接着会播出歌曲《白色圣诞》”。

撤离命令由总统福特正式下令:执行第四撤离方案,行动代号“常风”。29日上午,西贡的美国电台公用频道开始反复广播“西贡当前温度”和1940年的经典老歌《白色圣诞》。包括平民和士兵在内的所有美国人都知道其中蕴含的真实信息。为避免当地越南民众提前意识到美国人要撤离,一直到29日上午,美国使馆才开始砍掉停车场附近的树木,方便体积庞大的CH-53重型直升机降落。此处与可停中型直升机的使馆顶楼组成两个降落点,能提高运送效率。

毕竟“纸包不住火”,美国使馆外面已经聚集大批当地民众。恐慌的人群紧紧围住整个使馆,让搭乘巴士赶来的美国人和得到撤离批准的南越“合作者”难以进入使馆。负责使馆防御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不得不动用武力才开辟出一条通道。下午1时50分,第一批撤离直升机抵达西贡。此时使馆院内已经汇集了超过2000人,为尽可能多地搭载乘客,很多直升机都只配备了一名飞行员,但每架直升机搭载的乘客仍远超额定载客量。

彼得・阿奈特描述称:“当直升机在那个沉闷的下午出现在天际、准备接走预先被挑选者时,人潮开始蜂拥而至。估计约有1万名绝望的越南人涌向使馆,猛力推挤以便更靠近铁门与高墙。当他们挤到墙外,便开始奋力攀越围墙。面对叫嚣、抗议和辱骂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设法控制场面,与那些没办法挤上直升机的人扭打在一起。在傍晚前,13个指定撤离点中有部分根本没有任何直升机前往接人。”

由于情况变化太快,很多撤离点都无法使用,中情局西贡站站长波尔加向使馆建议,将临时降落区改到附近的一座“皮特曼公寓”,因为该公寓的电梯井顶端可支撑直升机的重量。下午2时30分左右,一架美航公司贝尔205直升机降落在“皮特曼公寓”屋顶上,短短几分钟内,狭小的屋顶上就挤满了30多个人,但直升机只能运走15人,余下人群只能继续苦等。这一幕被合众国际社记者休·范艾斯拍下,成为“西贡时刻”最著名的照片之一。

傍晚后,随着新山一机场以及市内其他区域形势愈加严峻,美国使馆几乎成了唯一可以起降美军直升机的地点。按照华盛顿的命令,天黑后所有直升机必须停飞,以免发生夜间事故。但此时仍有至少1000人还在等待撤离。福特曾问国务卿基辛格:“为什么不暂停行动,等天亮后再进行?”基辛格回答:“我们与北越之间心照不宣的‘谅解’是极其有限的。如果暂停撤离,很可能让河内方面误判我们的意图。与之相比,飞行员的疲劳乃至事故算不上什么问题”。

负责美国使馆安保的基恩少校下令,将留在使馆内的汽车停到降落区旁边,开车灯照亮地面以保证撤离行动可以继续。整个晚上,美军直升机都以10分钟一架次的频率降落在美国使馆内。4月30日凌晨2时15分,使馆方面估计还需19架直升机才能完成撤离行动。按照福特的要求,整个撤离行动必须在西贡当地时间30日拂晓前全部结束,但使馆内仍到处拥挤着等待逃离的美国人与越南人。

马丁一度要求美国军方至少再增派6架CH-53重型直升机。但军方已经没有耐心任由撤离计划拖延下去。他们转告马丁:总统已经下令仅撤离美国公民。于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们将所有待撤离的越南人赶到使馆庭院,楼顶停机坪只留给美国人使用。当使馆外的人群最终撞破大门进入使馆院内时,美国海军陆战队员锁死内门、关闭电梯电源、堵住顶楼梯口,并用催泪剂阻止越南民众进入。4月30日7时53分,搭载最后一批美国人的直升机飞离西贡。

历时18个小时的“常风行动”结束了,它成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直升机撤离行动:出动直升机682架次,总计撤离1373名美国人、5595名越南人。

仓皇的海空撤离

“常风行动”还意味着原本那些计划通过固定翼飞机从新山一机场撤离的南越“难民”被无情地抛弃了。惶恐之下,大批南越空军飞行员纷纷驾机出逃,或是驾驶直升机带上家属奔向美军舰队。

惊人的一幕发生了。从4月29日中午开始,多架南越直升机抵达西贡近海的美国海军第76特遣舰队附近。他们试图在美军舰艇上降落,但美海军担心它们可能扰乱救援直升机的降落计划。最终美国海军建议,南越直升机可以降落在美舰甲板上,但为节省甲板空间,卸完乘载人员后必须重新飞回海上,飞行员弃机自行跳到海里,再由美军救生艇将他们捞上来。

即便如此,由于飞往第76特遣舰队的南越直升机数量实在太多,已经等不及飞行员再重新驾机起飞,后来干脆在所有人员下机后就将直升机推下海。据统计,最后一共有46架直升机被推下海,才腾出空间让更多直升机在甲板上降落。

当空中撤退进行的同时,许多南越民众还通过各种船只、舢板抵达美军舰队所在海域,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的拖船也拉着许多从西贡港开出、满载难民的驳船与第76特遣舰队会合。

美国就这样不体面地结束了越南战争。中情局西贡站站长波尔加在发给华盛顿的最后一封电报结尾处坦率地写道:“这场持久而困难的战争,以我们的失败而告终。在美国历史上,这是独一无二的经历……不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则必然重蹈覆辙。愿我们不会再有第二次越南般的经历,希望我们已经从中吸取了教训。”

然而阿富汗喀布尔的“西贡时刻”再现,表明美国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