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专访杜琪峰:为年轻影人押下的巨大信任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周雪婷許江山)香港著名導演杜琪峰的銀河映像工作室坐落在香港觀塘,窗外是昔日輝煌的工業區,工作室內卻充滿文藝氣息。推開實木大門,可以看到古董相機和收藏品,空氣裏瀰漫著雪茄的味道,杜琪峰在這裡接受了亞太日報記者的專訪。與片場裏的“黑面導演”不同,現實裏的杜琪峰很謙和,聊起他近十年推動的幫助香港年輕影人的“鮮浪潮短片競賽”計劃,他更是侃侃而談,“我做‘鮮浪潮’是想給香港年輕影人一個平臺,讓他們離自己的理想近一點。”

香港著名導演杜琪峰在接受亞太日報記者專訪。亞太日報記者郭啟晨攝

作為香港藝術發展局電影及媒體藝術組主席,杜琪峰從2005年發起“鮮浪潮短片競賽”,希望通過提供資金及香港資深電影人的親自指導,發掘有潛質的年輕電影創作人。2010年,“鮮浪潮”增設國際短片環節,並邀請國際導演訪港交流。2015年,“鮮浪潮”為每部參賽影片提供製作經費已達7萬元,並有13位資深影人作為專業導師,貼身指導年輕影人拍攝影片。

十年過去,不少出身“鮮浪潮”的年輕影人已取得不俗成績:第四屆獲獎導演劉韻文2013年憑《過界》入圍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競賽;第五屆獲獎導演吳浩然憑《不知者》提名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第十屆獲獎導演盧煒麟憑《喪屍血滴子》贏得第七屆香港流動影片節“最佳微電影金獎”……

回首“鮮浪潮”十年,杜琪峰笑稱參賽者越來越多,由2005年的五十多部影片參賽到今年的330部。對電影一向高標準的杜琪峰對參賽作品質量卻不夠滿意,他直言作品中一半不合格,讓他眼前一亮的新人也未出現。對此,杜琪峰認為香港電影大師眾多,起點太高,年輕人想要超越確實很難。但“鮮浪潮”的意義在於為有志於從事電影工業的香港年輕人提供一個機會,讓他們拍攝自己的第一部作品。

香港著名導演杜琪峰在接受亞太日報記者專訪。亞太日報記者郭啟晨攝

杜琪峰對“鮮浪潮”的年輕影人押下巨大信任:近年來不但帶領他們的作品出征威尼斯、戛納等國際影展;更幫助4位“鮮浪潮”導演找來600萬至700萬資金拍攝商業電影《樹大招風》並擔任監製。杜琪峰不將此當成負擔,而視為“義務”,他說:“都說香港電影青黃不接,但是年輕的好導演不會突然出現,希望繼‘樹大招風’之後我還可以帶更多的小朋友拍片。”

與年輕導演合作交流,杜琪峰也回顧起自己年輕時做導演的時候,與當時關注小人物命運的他不同,成長於小康社會的當代年輕導演對時事政治的題材更為熱忱。但不管時代怎麼變遷,杜琪峰認為香港影人的“本土情懷”相通,對香港的情結和愛不會改變。

杜琪峰2014年新作《單身男女2》電影海報。資料圖片

成名於槍戰黑幫片的杜琪峰,近年接連拍攝了《單身男女》、《華麗上班族》等都市愛情電影,開始變得溫情柔軟。對於這種轉變,杜琪峰直言拍槍戰片這條路他已走了足夠遠,“現在想換條路走,人生總是要做不同的事啊。”不僅是自己要適時轉換軌道,杜琪峰希望看到轉變的,還有香港的電影工業。他認為,雖然現在香港電影已形成自己的風格,但未來的香港電影還應多與國際接軌,正如近幾年“鮮浪潮”也邀請不少國際影片參展。杜琪峰認為這樣香港便可以發揮東道主的優勢,與外國導演親身交流,讓年輕導演擁有全球視野。

帶領“鮮浪潮”走向第十個年頭,杜琪峰愈發回歸他拍攝電影的初心,“我不介意來“鮮浪潮”的參賽影片是商業片還是文藝片,‘大片’還是小眾電影,所有有價值的故事和電影都應該被尊重。”而他對於香港年輕影人的期待更是質樸,“青年導演拍電影需要有耐心,不要總想辦大事,我真正希望看到的影片是那些令人感動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