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5月14日,兩個專注於撮合別人結婚戀愛的平台“結婚”了: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世紀佳緣宣布與百合網正式合並,已掛牌新三板的百合網向世紀佳緣存入現金1.5億元,這筆資金被用來支付合並的部分對價。 合並之後,世紀佳緣即將完成退市。
不過,與O2O、出行等領域的合並結局不同,網絡婚戀市場並未因此定局,兩者合並更像是一次資本運作,與其他巨頭抱團取暖或追求市場份額的合並目的並不一樣。
有數據顯示,中國當前有2億適婚單身男女,這個龐大的數字,催生了有著數十億級市場規模的“另一半經濟”。
在2003年世紀佳緣便宣告成立,成為網絡婚戀的探路者,2005年珍愛網與百合網紛紛上線,這三大平台成為PC時代的婚戀三巨頭。世紀佳緣當前市值約為2.4億美金;百合網則在新三板掛牌;在2012年衝擊IPO失敗之後的珍愛網則表示收入超過2億美元再考慮上市。在許多人印像中,婚戀市場已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盡管已經出現合並現像,婚戀市場因為存在著巨大的痛點,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將存在彎道超車的機會。
PC婚戀平台依然存在不少痛點
世紀佳緣、百合網和珍愛網商業模式大同小異。基礎商業模式均是吸引單身會員注冊,完善資料,並進行匹配推薦,在如何有效匹配上,珍愛網采取網絡紅娘模式,其余兩家主要依靠算法推薦和線下活動。大體看來,這三家婚戀平台的本質就是傳統婚介所的線上化。事實上,這跟許多互聯網平台的商業模式很相似,比如招聘求職網站取代了職介所,OTA平台取代了旅游中介…用時髦的話說是“去中間環節”,結果就是婚戀平台成為了最大的中介。
然而,婚戀平台依然存在著不少痛點:
1、匹配效率低下。
相對於婚介所而言,婚戀平台等於是將用戶的選擇目標放大了數倍,選擇多了要降低決策成本必須靠匹配效率,而婚戀平台盡管有算法推薦,但實質上還是將選擇權交給了用戶。與社交平台不同的是,婚戀是一個長決策流程,往往還需要見面交流,當面臨很多選擇時往往無所適從。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婚戀平台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均上線類似於Tinder的隨機推薦模式,用戶可體驗皇帝的“翻牌”即視感;再比如珍愛網的電話紅娘模式;還有就是要用戶參加大量的測試收集更多的資料以實現個性化推薦,在我看來這些解決辦法都不夠有效。
2、 商業模式缺陷。
婚戀網站的商業模式有許多,比如會員模式、看信收費、電話紅娘、線下活動等等,但其中許多收費模式都讓用戶不信任,比如會擔心是機器賬號發的自動郵件,再比如電話紅娘由於沒有跟會員見面無法真正有效撮合,等等。總之,在匹配效率本身就很低的情況下,由於要為潛在的找到另一半的可能性而不斷支付,有些逆互聯網潮流:免費、透明、簡單,婚戀平台都沒做到。
3、無法有效溝通。
我過去一直將婚戀平台歸納到“荷爾蒙經濟”裡面,即因為荷爾蒙分泌導致的用戶需求形成的經濟。相對而言,陌陌等LBS社交平台、豆瓣等垂直社交平台、微信等綜合社交平台,在人與人的匹配效率上顯然要高許多,人們更容易結識同好,先做朋友,再談戀愛,最後結婚。我看到身邊有不少朋友,是通過這些社交平台找到的另一半,我甚至認為,社交平台才是最大的婚戀網站並且還是免費的,只不過很多人沒意識到而已。
4、 面向特定人群。
從產品設計和用戶屬性來看,婚戀平台更聚焦在白領單身用戶群,比如將用戶是否有車有房這樣的“硬條件”擺在了重要位置,但中國2億適婚單身群體中,有大部分是非白領用戶,有藍領,有二三線城市和農村的單身青年,這些用戶在三大婚戀平台會無所適從。再比如一些高端用戶群體的婚戀需求,極端情況是富二代們尋求門當戶對的另一半,傳統婚戀平台也無法滿足。
5、缺乏移動適配。
傳統婚戀平台,基本都是誕生於PC時代,其信息架構、產品基礎、交互流程都是面向PC設計的,盡管在移動互聯網崛起之後大家都做了自己的App,但整體體驗依然不夠移動化,比如需要填寫大量的資料,再比如在交互UI上對移動設備適配不好,總之就是不大好用。
很多人都曾經是婚戀平台的注冊用戶,但有多少人真正通過婚戀平台找到了另一半呢?各大婚戀平台做過統計公布過數據,但我想,真正的效果恐怕要大打折扣。至少我個人覺得,去傳統的婚戀平台征婚,是非常低效的方式,我寧肯選擇線下婚介所。
婚戀市場的超車彎道已出現
婚戀市場,讓我想起一個與之非常相似的市場:網絡招聘市場。兩者均是在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均是在做人與人的匹配,均存在中介,婚戀市場是婚介所,招聘市場是職介所和獵頭。並且非常有意思的是,網絡招聘市場曾經也是“三足鼎立”:51job、中華英才網和前程無憂。
但是,現在我們用得越來越多的招聘網站是什麼呢?拉勾網、100offer、BOSS直聘等等。拉勾網專注於互聯網行業,匹配效率遠遠甩開了傳統招聘網站,對招聘者和求職者來說都更加簡單易用;BOSS直聘、100offer們則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招聘模式,不是求職者去海量工作機會裡面尋求面試機會,而是老板們去尋求好的簡歷,但本質依然是提升了匹配效率。
婚戀市場存在類似的顛覆機會,借助於移動互聯網,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已經來臨。具體來說,我看到以下一些更有機會的玩家:
1、社交驅動型。
網易花田並沒有得到丁磊重視,但接近網易的朋友說,這個平台活得很滋潤,其核心思路就是從交友切入到婚戀。
社交化的婚戀平台還有一個隱形贏家是有緣,其成立於2008年,核心產品為有緣網。其理念是“婚戀前置”,即重視社交功能,看上去介於陌陌與世紀佳緣之間,並且其更重視大眾用戶,專注於二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市場。
有緣網已在籌劃登陸創業板,其招股書顯示月活躍用戶達800萬,在移動端收入份額排名第一,移動化和社交化讓有緣網在已有三座大山的婚戀市場突圍而出。
2、直接收費型。
AppStore上有許多打著婚戀交友旗號的收費App,在注冊完成實名認證之後,直接收費。直接收費模式可提高注冊門檻,確保用戶真實性,進而降低所有用戶的篩選範圍。不過,存在著稂莠不齊的現像,我體驗下來發現,有些App上男女用戶比例嚴重失調,許多女會員並不活躍。
還有一大類是主打所謂“高端征婚”,甚至主打北京等地區的高端征婚、獵婚的平台,這些平台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能回答“哪裡來的這麼多高端用戶”這個問題,因此還沒有做得特別好的。不過在筆者看來,直接收費型的征婚平台還是有機會的,因為可提高匹配效率。
3、本地征婚型。
一個很顯著的現像是,58同城等本地生活門戶,都有一個重要頻道是征婚交友。就像一些城市家長會將子女的資料貼到廣場上一樣,58這樣的本地生活信息平台,就起到了廣場牆壁的作用。而這背後是征婚的“本地化”需求。
現在,越來越多的面向某個城市的征婚平台出現了,比如只面向廣州一個城市的征婚網站大都市征婚,在會員獲取、線下活動、人工撮合等方面更具優勢。
在我看來,婚戀市場是一個長尾市場,除了上述平台之外,還有一些是基於微信公眾賬號的征婚服務,基於QQ群的征婚服務都有。傳統網絡婚戀平台存在著巨大的痛點,而有痛點的市場就有機會,我相信婚戀市場會誕生許多類似於拉勾網這樣的“新生代”,三大傳統婚戀平台將面臨巨大壓力。
婚戀市場還有哪些可能性?
在未來,婚戀市場還可能會出現哪些玩法呢?我想至少會有這些可能性:
一是微信、陌陌等綜合社交平台推出類似服務,或者說,基於開放平台,引入第三方婚戀服務。 具體來說,比如微信未來有沒有可能做“朋友圈征婚”這樣的功能?或者第三方基於朋友圈關系做這樣的服務?基於二度人脈,熟人的熟人的置信度顯然更高一些。還有就是陌陌在興趣化的時候,借助於本地化的優勢,進入婚戀市場是很自然的事情。而專業婚戀平台比如有緣網一直堅持走“社交化”路線,世紀佳緣們或許會跟進。
二是與共享經濟結合,人人都是紅娘的玩法。 我們很容易發現,每個人身邊都有不少優質剩男或剩女,這就意味著每個人都有做“媒人”的可能性。並且有的人非常熱心,願意去介紹撮合,成人之美。
那麼未來,這些人是否有可能在類似於在行、滴滴這樣的App上去幫助親朋好友尋找另一半呢?我認為是有可能的,因為“媒人”本身就是一個兼職進行的專業工作,媒人並不只是做信息匹配,TA往往能夠識人,還負責背書,總之,既然你有知識可以去售賣自己的時間,媒人為何不能提供有償服務呢?——與世紀佳緣電話紅娘最大不同是,媒人是基於身邊面對面的熟人去做紅娘的,是共享經濟。
三是與視頻直播VR這些新興應用結合起來。 比如基於視頻的征婚交友網站,再比如基於直播開展類似於“非誠勿擾”的征婚交友,“男嘉賓”在網絡中回答各種問題挑戰,然後女嘉賓,觀眾都可滅燈亮燈,接入到網絡與男嘉賓互動,最後牽手。
《非誠勿擾》是非常低下的征婚方式,但形式還是比較有趣的,基於互聯網未來每個城市,不同時間都可以搞非常勿擾。還有就是VR,以後你戴上VR就可以去參加線下征婚活動了,將大大節省時間成本。而所有這些方式,都會讓征婚交友更加有趣——為什麼大家紛紛上線類似於Tinder的翻牌功能?不就是因為有了邂逅的感覺進而更有趣嗎。
我想如果可以,沒幾個人願意通過“填寫表單”“篩選資料”這樣的枯燥模式去尋找另一半,一點浪漫都沒有,人們更期待“轉角遇到愛”,而不是去篩選一個另一半出來。
四是與旅游等生活服務場景進行深度結合。 定制旅游現在很火,而旅游很容易與征婚交友結合起來,有人說旅游是了解另一半最好的場景,因此未來會不會出現面向單身男女定制的征婚主題旅游服務?再比如現在互聯網電影這麼火,互聯網巨頭會不會舉辦單身男女專場,將電影與征婚結合起來?如果將單身男女聚集起來參加線下相親活動,總給人感覺太功利了一些,好像去人肉市場,但與興趣、與場景結合,就會少一些尷尬。
事實證明,現在年輕人更需要這樣的交友機會,他們並不急著馬上要尋找結婚對像,更希望從交朋友做起,基於興趣的溝通、更加輕松的交往是年輕人需要的。
由於各種社會原因,中國人的結婚年齡正在不斷延後,我國當前男女初婚年齡已經到了25歲左右,初育年齡到了26歲以上,政府已經不再鼓勵晚婚晚育。但這同時表明,適婚的單身男女將越來越多,“另一半經濟”將更加壯大;同時,因為結婚年齡變晚,單身男女有更多時間來選擇另一半。因此,“另一半經濟”必須迎合這樣的趨勢,在我看來,社交化、場景化、趣味化將是未來的網絡婚戀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