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解讀:投資者如何看李嘉誠企業重組?

金融時報

text

【亞太日報訊】上周五有消息稱,李嘉誠之子李澤钜將見記者、談論一個神秘的問題,香港的記者隊伍立刻變得手忙腳亂起來。李嘉誠被香港媒體稱為“超人,作為他的繼承人,李澤钜自然得到媒體的密集關注。隨著這場緊急召見的意圖——宣佈李氏家族的商業帝國將展開近乎徹底的重組——水落石出,銀行家們也開始手忙腳亂起來。

記者們不僅見到了李澤钜,也見到了李嘉誠。而如果香港的其他企業走與李嘉誠同樣的道路,那麼李氏家族在記者會上宣佈的計劃不僅會給銀行家帶來好處,還會給投資者帶來好處——後面這一點更為重要。

據《金融時報》消息,李嘉誠的計劃很簡單:將他旗下的兩大公司分拆為一個房地產集團,以及一個涵蓋從港口到藥妝店等多項非房地產業務的集團,從而釋放出困在混亂的交叉持股中的價值。投資者對此全心全意地贊成。

這宗交易中的核心公司——長江實業(CheungKongHoldings)與和記黃埔(HutchisonWhampoa)——的股價在本週一收穫了兩位數的上漲,這兩家公司的合計市值因此增加了115億美元,增幅達14%。

此次重組雖算不上是革命性的,但其清晰劃分業務和梳理所有權結構的想法在亞洲實屬罕見。在亞洲,企業交叉持股很常見,而且商界巨富們控股的所有企業通常都做房地產業務。這些商業帝國本身往往由多家彼此之間通過股權結構關聯在一起的企業組成,這種股權結構更像一碗湯麵,看不出任何企業邏輯。

一名駐亞洲的私人股本經理將這些巨富家族收集資產的傾向比作一家從不套現的私人股本公司——當然也可能是難以套現,因為該地區的並購交易市場及股市比其他地方的小、流動性也差,這使得他們很難找到買家。不過,這名經理補充說,“他們也沒有出售資產的傳統。

另一些跡象也顯示這種現象正在發生改變。韓國李氏家族對龐雜的三星集團(SamsungGroup)的掌控,是企業“麵條更為極端的例子之一。不過,隨著接班問題擺到面前(年過八旬的李嘉誠也面臨這個問題),該家族也在逐步走向重組。投資者對韓國李氏家族的舉措表示了歡迎,三星事實上控股的公司第一毛織(CheilIndustries)在上月上市交易首日,股價就翻了一番。

一名交易撮合者表示:“有個具有普遍性的題材:當旗下各種業務都漸漸難以創造經濟增長時,人們會開始尋找創造價值的其他方式。

香港市場正押注吳氏家族的控股公司會德豐(Wheelock)及它旗下的九龍倉(Wharf)將成為下一批展開重組的企業。本週一,會德豐的股票表現為十年來次佳:由於市場猜測它可能會走李嘉誠的道路,它的股價躍升了7%。像和記黃埔一樣,吳氏家族的企業也是殖民地時期誕生的貿易公司。會德豐持有九龍倉55%的股份,這兩家公司除了擁有大量地產類資產,還擁有一家有線電視及寬頻供應商、數家酒店以及多個港口的集裝箱碼頭業務。

會德豐與九龍倉的註冊地均在香港,這可能會使重組變得更具吸引力。雖然將公司註冊地從香港換到開曼群島似乎並不是李嘉誠此次重組背後的主要動機之一,但總的來說李嘉誠公司新註冊地的限制要比香港少。逾四分之三的香港上市公司已然把註冊地定在開曼群島或維爾京群島。那些留守的公司往往規模較小,或是在當地擁有悠久的歷史。

不過,香港李氏家族、吳氏家族和韓國李氏家族不應輕率地將他們商業帝國的股價暴漲解讀為市場對任一改變的全面支持。週二,韓國現代集團(Hyundai)掌門人鄭夢九(ChungMong-koo)未能賣掉旗下一家公司價值12.5億美元的股份,原因是這宗出人意料的交易的價格及規模令心懷警惕的投資者望而卻步。現代是韓國的大財閥,規模僅次於三星。

滿懷希望的投資者還必須謹記,改變是相對的。上周五記者請求和記黃埔董事總經理霍建寧(CanningFok)評論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的重組對李氏家族的接班計劃意味著什麼,霍建寧的答復得體而謹慎。他笑著說:“我們不會去解讀大老闆說的話。

這意味著公司的結構可能會發生改變,但家族的統治不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