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在首屆東盟發展論壇上發言
**王勤中國廈門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
Wang Qin
Director, Center for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Xiamen University**
中國 - 東盟區域經濟發展與合作的格局和前景
伴隨著中國-東盟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國-東盟區域經濟迅速崛起,雙邊經濟關係進入全面合作與發展的新階段,全方位、多層次和寬領域的經濟合作不斷深化,覆蓋全球人口最多、區域最廣的自由貿易區已全面建成,中國-東盟區域經濟發展與合作呈現出新的格局和前景。
一、中國 - 東盟區域經濟的迅速崛起
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框架下,中國-東盟區域經濟發展加速,區內市場規模擴大,生產要素流動加快,並成為世界經濟重要的增長極。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前,中國和東盟國家經濟呈現出持續快速增長的態勢。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和東盟的經濟規模大體相當。亞洲金融危機以後,中國經濟保持了持續高速增長,由此中國與東盟經濟規模的差距逐漸拉大。2013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突破9萬億美元,人均GDP達到6767美元。與之比較,亞洲金融危機中斷了東盟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進程。不過,近幾年東盟經濟增長逐步加快。2006年東盟的GDP突破1萬億美元,2011年超過2萬億美元,2013年東盟的人均GDP為3837.1美元。
伴隨著中國和東盟經濟的迅速崛起,中國-東盟區域在世界經濟的地位不斷提升。目前,中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國土,13.6億人口,9.18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GDP),進出口貿易約4.16萬億美元;東盟十國擁有443.56萬平方公里國土,6.25億人口,2.4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GDP),進出口貿易約2.5萬億美元,中國和東盟分別是是世界上人口第一、三大的國家和地區(中國、印度、東盟)、是世界第三、五大經濟體(歐盟、美國、中國、日本、東盟)、發展中國家第一、二大經濟體和亞洲第一、三大經濟體(中國、日本、東盟),是世界第四大進出口貿易地區(中國、美國、德國、東盟),是發展中國家吸收外國直接投資(FDI)主要國家和地區之一。
在新的國際產業分工和區域生產網路條件下,中國迅速成為世界上主要製造業的生產和出口大國,東盟也是區域生產網路的重要節點,中國和東盟成為發展中國家吸收外國直接投資(FDI)的主要地區。由於區域生產網路的形成與發展,中國和東盟在世界進出口貿易的地位上升,並成為世界上電子資訊、機械、化工、汽車、醫藥、紡織、成衣等重要的生產與出口基地。
二、中國 - 東盟區域經濟合作的新格局
近十多年,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進程,中國與東盟經濟關係迅速發展,並進入一個全面合作與發展的新階段。這主要表現為:中國-東盟區域經濟合作的制度性安排逐步建立與完善,區域經濟合作的規模迅速擴大,全方位、多層次和寬領域的經濟合作不斷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程度日趨提高。
2002-2013年期間,中國與東盟的進出口貿易額從547.67億美元增至4436.11億美元,增長7.1倍,快於同期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增長。目前,東盟已成為中國第三大交易夥伴,中國是東盟的最大交易夥伴。近年來,我國與東盟相互投資的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13年底,雙方相互投資總額累計達1147.8億美元,其中東盟國家來華累計實際投資854.4億美元,中國在東盟累計非金融類投資額達293.4億美元。長期以來,東盟國家一直是中國重要的海外承包工程市場和勞務市場。截至2014年6月底,中國在東盟工程承包簽署合同額超過1800億美元,完成營業額超過1250美元。此外,近十年來雙方的人員往來從387萬人增加到1500萬人。
不過,中國與東盟經濟關係發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全面展開,但其合作領域有待進一步深化;雙邊經貿合作模式較為單一,政府的投入偏多;雙邊經貿合作存在不均衡性,中國與東盟各成員國間、貨物與服務貿易間、相互投資領域,以及政府與企業間發展不平衡;中國-東盟自貿區基本架構和內容存在著調整與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此外,中國與東盟經濟合作仍面臨的其他非經濟因素等。
三、中國 - 東盟區域經濟合作的前景
中國與東盟山水相連,陸海相通。中國-東盟區域人口約占世界人口的30%,經濟規模超過10萬億美元,僅次於歐盟和美國。儘管東盟總體的經濟增長速度慢於中國,中國與東盟經濟總量的差距拉大,但許多東盟新興國家發展潛能巨大。伴隨著中國和東盟經濟的迅速崛起,該地區正在形成全球增長最快的大市場。中國與東盟的資源稟賦、發展水準和產業結構不盡相同,在國際生產網路和區域產業鏈中處於不同的位置,經濟互補和產業合作頗具潛力,這為該區域的經濟發展與合作提供了廣闊的時空條件。
東盟是中國最重要的周邊地區之一,也是中國實施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的重要依託。面對新的國際和周邊經濟政治形勢,中國必須積極調整對外經貿戰略,立足於周邊地區,推進中國-東盟區域經濟發展與合作進程,以應對新一輪區域經濟整合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在相當一段時間,中國與東盟的雙邊關係發展中區域經濟合作仍將是主導,必須積極推進中國-東盟區域經濟的整合,擴大全方位、多層次和寬領域的經濟合作,進一步完善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制度化建設。
在新一輪的亞太區域化浪潮中,以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以東盟為核心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中日韓自由貿易區是目前該地區最主要的區域一體化談判形式。當前,中國的亞太FTA戰略立足點仍是周邊地區,尤其是東盟國家。堅持宣導東盟主導區域整合的方針,推進RCEP談判進程,加快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談判,提升區域貿易與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水準。
全球金融危機之後,隨著各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亞太地區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正處於調整與重塑中。中國與東盟是亞太地區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的重要環節,各國可以借助亞太地區供應鏈調整和重組的時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合作,消除貨物和服務流通障礙,實現基礎設施和機制互聯互通,強化與亞太地區供應鏈的對接,調整在區域供應鏈中的位置,依託區域供應鏈推動產業集群的形成,力求從全球價值鏈的低端走向兩端。
在區域互聯互通建設中,中國-東盟區域互聯互通應涵蓋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機制的互聯互通和民間的互聯互通等三大領域,要認真規劃互聯互通的具體项項目,建立互聯互通的融資平臺,完善互聯互通的協調機制,構築陸海空立體交通網絡,推進海上互聯互通和海洋經濟合作,打造區域大市場和大通道。另一方面,積極參與東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建設。近年來,東盟國家加快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這為我國企業到當地投資和工程承包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New Pattern of China-ASEAN Regional **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WANG Qin
the Center for Southeast Asian Studies,Xiamen University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China-ASEAN regional economy raised rapidly. In the region, the size of the market enlarged and the flow of production factorsaccelerated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odule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network. China and ASEAN have entered into a fully cooperated and mutual developed stage in recent decades.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has been built and developed; the scale of cooperation has been expended;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multiple areas has been deepened; the degree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as increased. In the new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situation, we should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China-ASEAN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participated in RCEP actively. We should also progressively build up a new type of China-ASEAN production network and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regional connec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