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26日起,伊朗核問題新一輪談判將在瑞士進行。按照計劃,各方要在本月底前達成一個框架協議,因此,這一輪談判關乎各方能否相向而行的信心。
伊核問題在2014年2月正式啟動全面協議談判後,原定2014年7月20日前達成全面協議,但由於分歧嚴重,各方被迫將談判截止時間延期至2014年11月24日,結果全面協議再次難產,只能又延期至今年6月30日。各方又約定,在今年3月底前達成框架協議,以此為6月底前達成全面協議鋪路。本月26日開啟的新一輪談判將是3月底前最後一輪,也是伊核問題談判全面協議兩次難產後,再次迎來“截止日期。
伊核談判全面協議一拖再拖,目前亟需一個切實的成果,給各方一個交代,以維持談判各方繼續相向而行的信心。
首先,談判當事國的內部壓力與日俱增。此前,美國國會47名共和黨參議員撇開白宮,公開致信伊朗領導人,警告任何達成的協議都可能被下任美國總統撤回,或被國會修改。美國務卿克裏對共和黨參議員此舉表示“完全難以置信,認為此舉無視兩百多年來的美國外交先例,損害了美國的國際聲譽。
美國會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則稱,如果伊核問題框架協議沒有如期達成,參議院將出臺新的對伊制裁措施,對伊朗施加更大壓力。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已表態支持核談判,該國強硬派聲音暫時被壓制。但如果美國會參議院用新制裁勒緊伊朗脖子,則可能激怒伊朗國內強硬派,為伊核問題談判增添新的變數。
其次,魯哈尼當選伊朗總統後,伊朗股市指數曾大幅增長,但隨著伊核問題談判陷入僵局,股市隨之回落,反映出民眾的失望情緒。目前全球油價持續低迷,再加上經濟制裁之困,魯哈尼政府被迫大幅削減民生福利開支,民眾的耐心還能持續多久成為疑問。
再次,隨著伊核問題談判久拖不決,談判室外噪音明顯增強,對談判構成不利影響。今年以來,伊核問題談判節奏明顯加快,各方近期進行了密集的多邊、雙邊會晤,特別是美國和伊朗。
但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對可能達成的伊核問題全面協議表示強烈反對。美國的另一中東盟友沙特阿拉伯也施壓稱,未來全面協議賦予伊朗何種程度的核開發權利,沙特應獲得平等權利。
所幸,儘管此輪談判任務艱巨、時間緊迫,但各方對何為“框架協議存在靈活解讀,為闡述關鍵性分歧留出了餘地。從此前各方透露的信息看,各方在對伊制裁解除時間、離心機留存數量、核廢料如何處理等焦點問題上仍存分歧。伊朗方面希望“框架協議盡可能模糊,美方則希望能將談判成果以更明確的形式錶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