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康深耕“石榴籽”效应 多民族携手共逐小康梦

中国新闻网

text

多民族同胞共同参与活动,其乐融融。永康市委统战部供图

中新网金华9月4日电(记者 奚金燕)民族团结既是全面小康的保障和动力,又是同步小康的题中应有之义。有着“中国五金之都”之称的浙江永康,有全国各地少数民族同胞12.3万余人(含44个少数民族)前来创业、就业、定居。

记者了解到,为让多民族群众在“第二故乡”落地扎根,永康以石柱镇为试点探索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虚拟化社区建设,通过一系列创建举措真真正正让少数民族群众“留得下来、融得进来、富得起来”。

社区组织开展“民族一家亲 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永康市委统战部供图

“七个一”以点带面

盛夏时节,走进石柱镇,漂亮的文化墙、干净的硬化步道、古色古香的金银器一条街,新设的民族团结教育宣传墙、民族文化教育大讲堂、民族阅览区无不令人耳目一新,处处彰显着村容村貌换新颜的崭新气象。

石柱镇位于永康市东部,常住人口3.98万人,外来人口1.8万人,其中来自苗族、彝族、布依族、土家族等17个少数民族人口约7900人,占总人口数的14.9%。

为了满足多民族群众个性化需求,在永康市委统战部(民宗局)的指导下,石柱镇精准服务供给,围绕“七个一”打造飞鹅山石榴籽社区,即“一套议事会制度、一个联勤警务站、一支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队、一个民族和合之家、一条民族团结教育示范街、一系列民族文化活动、一批放心消费示范店”,努力创造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

为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荣誉感与主人翁意识,石柱镇将少数民族群众纳入到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如对表现突出的少数民族代表,邀请列席镇党代会、人代会,参与重要事项协商讨论;建立“民族团结一家亲”微信群,依托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队,会同群内镇相关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律师,及时掌握各民族群众的需求,及时协调解决各族群众的纠纷难题,确保“纠纷不出社区、矛盾不再上交”。

浙江省少数民族知识分子联谊会医卫服务站赴社区开展义诊活动。永康市委统战部供图

同时,该镇通过鼓励各族群众引进民族特色商品、美食,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条件困难的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免费食宿,切实减轻创业负担,激发创业热情。目前已开展法律法规、技能就业等培训逾500人次。挂牌民族“放心店”36家、放心网店6家、无理由退货店20家、放心菜场1个,累计发放少数民族租房、创业、培训补贴券165.8万元。今年上半年,社区吸引少数民族新就业、居住930人,较去年同比增长7倍多。

植树节携手共种同心林,儿童节慰问各族困难学生……每个节日,石柱镇会同社区少数民族代表都进行了精心谋划,提升多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此同时,还不定期组织省、市级医院专家为社区各族群众进行义诊,关心关爱社区各族群众身体健康。

群策群力形成“石榴籽”效应

7月23日,永康石柱镇飞鹅山石榴籽社区正式揭牌。如今在石柱,多样的民族文化使镇里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各村之间处处奏响了民族团结的乐章。

家住后项村的陈朝登一家是两个民族的“联姻组合”,他是汉族,妻子是土家族,但夫妻俩的感情却如同“石榴籽”一般恩爱,通过在本地经营电动工具齿轮外加工,他们早已吃穿不愁。如今,他们身边有子女,家里有产业,生活有盼头。“就在上月,我们还为儿子报名了书法培训,由于享受到政策补贴,全年学费仅需1000多元,相当于减免了近一半。”陈朝登对这实实在在的福利点赞道。

一句句质朴的话语,真实勾勒出多民族群众在永康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幸福画面。

据悉,石柱镇以打造“石榴籽社区”为契机,完善了民族工作的议事机构,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统战工作的党委委员为常务副组长,全体班子成员为组员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各行政村书记纳入到“石榴籽社区”委员会当中,推动构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一盘棋”“一张网”“一条心”的良好态势。

今年上半年,辖区派出所收到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纠纷类警情仅7起,相比去年同期58起下降87.9%,大部分矛盾纠纷已通过社区微信群、志愿服务队、联勤警务站,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