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 彭子佳
据BBC报道,2025 年 4 月 24 日,美国 12 个州联合向国际贸易法院提起宪法诉讼,指控特朗普政府滥用紧急权力征收关税,揭开了联邦与州政府在贸易政策上的激烈博弈。这场由纽约州总检察长莱蒂西亚・詹姆斯牵头的法律行动,核心争议在于总统是否有权绕过国会,凭借 1977 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对中国、墨西哥等国商品加征最高达 145% 的关税。
诉讼文件指出,特朗普政府对 IEEPA 的解读存在根本性错误。该法律授权总统在 “国家面临境外威胁” 时采取经济措施,但历史上从未被用于常规关税政策。国会研究服务局(CRS)的权威报告显示,自 1977 年立法以来,历任总统使用 IEEPA 均针对特定国家安全危机(如伊朗人质事件、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而非解决贸易逆差这类常规经济问题。
纽约州在诉讼中强调:“总统不能通过宣布‘经济紧急状态’颠覆三权分立原则。宪法明确规定,关税制定权属于国会,而非行政部门。” 这一观点得到加州、马萨诸塞州等 11 个州的支持,这些州的经济高度依赖国际贸易,仅纽约州每年就有价值 320 亿美元的商品受关税政策影响。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已引发连锁反应:对中国商品加征的 145% 关税,导致美国零售商成本激增,沃尔玛、Target 等巨头一季度利润暴跌 22%;对墨西哥 25% 的汽车关税,迫使通用、福特暂停得州工厂扩建,预计损失 18 万个就业岗位。美国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12 个起诉州的制造业产值已下降 9.7%,其中密歇根州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遭受重创。
起诉州中既有纽约、加州等民主党大本营,也包括弗吉尼亚、科罗拉多等摇摆州,显示关税政策已引发跨党派不满。共和党参议员米特・罗姆尼罕见发声:“即便支持保护主义,也必须遵守宪法程序。” 这种表态反映出共和党内部对特朗普 “行政越权” 的担忧。
WTO 已收到 17 国联合抗议,指控美国违反《1994 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欧盟启动 “防御性关税” 机制,对波音飞机加征 130% 报复性关税;中国则将美国大豆关税提升至 150%,导致艾奥瓦州豆农损失超 30 亿美元。这种 “关税混战” 使全球贸易量在 2025 年一季度萎缩 12%,创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差表现。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质是民粹主义对全球化的反扑。其 “美国优先” 叙事虽获得铁锈带选民支持,却重创依赖全球供应链的高科技、农业和制造业。数据显示,12 个起诉州的 GDP 总和占全美 63%,其联合诉讼标志着经济全球化阵营对民粹政策的集体反击。
注:本文为亚太日报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