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继续在亚太搞小圈子,中国因这两大底气表现淡定

亚太日报

text

作者:刘世强

不久前,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茂木敏充和越南工贸部部长陈俊英在越南岘港举行记者会,正式宣布除美国外的11国已就继续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正式达成一致,11国将签署更名为“全面且先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

这一集体行动引发外界关注。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就刊载题为《环太平洋国家继续推动没有美国的TPP》的文章称,该迹象表明,环太平洋经济体仍继续在全球化道路上走下去。

11月9日,11个TPP成员国代表在越南举行部长级会议

舆论认为,日本等亚太国家旨在继续推进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以引领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规则的重构。尽管前路如何尚不明朗,但其背后已折射出亚太经贸格局正在酝酿新调整。

日本系重要幕后推手

首先,假设协定达成,国家间的贸易转移效应可能将逐渐显现。区域内的交易成本将大大降低,从而有助于加强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同时限制或削弱域外国家针对成员国的产品输入。考虑到协定覆盖贸易、投资、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环境保护等广泛领域,这种贸易转移效应将得到进一步放大。

其次,区域经济治理规则的碎片化或将加剧。日本等亚太经济体试图提高准入门槛构建一个内向型的经济集团。成员国之间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可以实现相互间贸易、投资、技术的自由流动,但对区域外成员则设置了极为苛刻的条件。

这种对内开放、对外封闭的做法带有明显的歧视性和排它性,必然加剧区域经济治理规则的碎片化,导致不同经济体之间竞争有余、整合不足,从而阻碍各种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与亚太多数国家追求区域一体化的努力背道而驰。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是这场亚太经贸格局调整的重要幕后推手。面对中国在亚太的崛起,日本自知单独应对中国越来越力不从心,必须通过“抱团取暖”来削弱中国的经济竞争力。

在亚太经贸格局中,美国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堪称其中重要一环。无疑,缺少美国的支持,日本试图力推酝酿的经贸格局之变,其影响力显然大不如前——成员国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从约37%骤降至13%左右,旧版本中设定的“高标准”也有所下降,大约20个涉及劳工标准和文化保护等方面的项目被暂停。

此外,当前日本等亚太国家只是达成了合作意向,离最终协议的签署还为时尚早。加之成员国之间巨大的经济差异和各自国内政治的掣肘,短期内,亚太经贸格局尚难以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11月9日,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茂木敏充在TPP部长级会议上

中国依旧稳扎稳打

在亚太地区,与美国一样,中国亦是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亚太地区各种区域贸易安排,中国一贯持开放态度,充分尊重其现实合理性。

排它性的小圈子并不符合亚太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只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才能凝聚起经济合作最广泛的政治共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始终倡导开放型世界经济,主张加强各类区域经济治理规则之间的衔接整合,通过合作推动亚太经济行稳致远。

当前,面对日本力图主导的亚太经贸格局之变,中国表现淡定。中国的底气在于,一方面,中国正在进一步推进国内改革。中国在过去数十年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通过对外开放倒逼内部改革。

另一方面,中国在对外层面不断加快各类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在双边层面,中国正积极加强同亚太主要经济体自贸协定的谈判,推动双向贸易渠道和领域的不断拓展。尤其是如果中美能够达成自贸协定,将极大重塑全球的贸易秩序。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期间,中美一致同意推动在放宽出口限制、扩大市场准入、营造更好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更多进展。鉴于特朗普政府对双边谈判模式的青睐,中美在自贸协定的谈判上更进一步并非没有可能。

11月9日,中美元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图为特朗普在会谈中。(路透社)

在多边层面,当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正在取得重要进展。这一成员众多、覆盖范围广泛的区域经济协定一旦达成,必将建立起更加包容开放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真正推动亚太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作者刘世强,西南财经大学学者。

(来源:参考消息)